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nitroso-2-phenyl-1H-pyrrolo[2,3-b]pyridine | 23616-56-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nitroso-2-phenyl-1H-pyrrolo[2,3-b]pyridine
英文别名
3-Nitroso-2-phenyl-pyrrolo<2,3-b>pyridin;1H-Pyrrolo[2,3-b]pyridine, 3-nitroso-2-phenyl-
3-nitroso-2-phenyl-1H-pyrrolo[2,3-b]pyridine化学式
CAS
23616-56-0
化学式
C13H9N3O
mdl
——
分子量
223.234
InChiKey
ZNHXZIMDUXURN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8.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399009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nitroso-2-phenyl-1H-pyrrolo[2,3-b]pyridinesodium hydroxide 、 sodium dithionite 、 乙醇 作用下, 反应 0.5h, 以68%的产率得到2-phenyl-1H-pyrrolo[2,3-b]pyridin-3-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取代-N-(噻吩并[2,3-b]吡啶-3-基)-胍,N-(1H-吡咯并[2,3-b]吡啶-3-基)-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学评价胍和N-(1H-吲哚-3-基)-胍。
    摘要:
    磺脲类药物可独立于血糖浓度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会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引起低血糖症。在过去的几年中,已发现许多芳基-咪唑啉衍生物以葡萄糖依赖性方式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三个系列的取代N-(硫代[2,3-b]吡啶-3-基)-胍(2a-1),N-(1H-吡咯并[2,3-b]吡啶-3-基)-胍(3a-1)和N-(1H-吲哚-3-基)-胍(4a-1)是新型的抗糖尿病药。使用基于RIN5F(大鼠胰岛素样瘤细胞)的测定评估测试化合物2a-1、3a-1和4a-1的体外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活性。所有测试化合物仅在存在葡萄糖负荷(16.7mmol)时才显示出浓度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一些测试化合物(2c,3c,
    DOI:
    10.1016/j.bmc.2007.02.029
  • 作为产物:
    描述:
    2-苯基-1H-吡咯并[2,3-b]吡啶溶剂黄146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68%的产率得到3-nitroso-2-phenyl-1H-pyrrolo[2,3-b]py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取代-N-(噻吩并[2,3-b]吡啶-3-基)-胍,N-(1H-吡咯并[2,3-b]吡啶-3-基)-的设计,合成及生物学评价胍和N-(1H-吲哚-3-基)-胍。
    摘要:
    磺脲类药物可独立于血糖浓度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会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引起低血糖症。在过去的几年中,已发现许多芳基-咪唑啉衍生物以葡萄糖依赖性方式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三个系列的取代N-(硫代[2,3-b]吡啶-3-基)-胍(2a-1),N-(1H-吡咯并[2,3-b]吡啶-3-基)-胍(3a-1)和N-(1H-吲哚-3-基)-胍(4a-1)是新型的抗糖尿病药。使用基于RIN5F(大鼠胰岛素样瘤细胞)的测定评估测试化合物2a-1、3a-1和4a-1的体外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活性。所有测试化合物仅在存在葡萄糖负荷(16.7mmol)时才显示出浓度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一些测试化合物(2c,3c,
    DOI:
    10.1016/j.bmc.2007.02.02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