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2-(3-Methylpyridin-2-yl)phenyl]phenyl]ethanone | 1170731-19-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2-(3-Methylpyridin-2-yl)phenyl]phenyl]ethanone
英文别名
1-[4-[2-(3-methylpyridin-2-yl)phenyl]phenyl]ethanone
1-[4-[2-(3-Methylpyridin-2-yl)phenyl]phenyl]ethanone化学式
CAS
1170731-19-7
化学式
C20H17NO
mdl
——
分子量
287.361
InChiKey
XHKUOBQRAVFAO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3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3-甲基-2-苯基吡啶 、 (4-acetylphenyl)(mesityl)iodonium tetrafluoroborate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 溶剂黄146 作用下, 反应 12.0h, 以81%的产率得到1-[4-[2-(3-Methylpyridin-2-yl)phenyl]phenyl]eth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 C−H 芳基化与二芳基碘盐的合成和机理研究:双金属高氧化态 Pd 中间体的证据
    摘要:
    该贡献描述了 Pd 催化的配体引导的 CH 芳基化与二芳基碘盐的底物范围和机制。使用包括吡啶、喹啉、吡咯烷酮和恶唑烷酮在内的导向基团,这种转化被应用于合成各种不同的联芳基产品。使用具有一般结构 [Mes-I-Ar]BF(4) 的碘 (III) 试剂以高产率转移电子和空间上不同的芳基 (Ar)。已经进行了机理研究,建立了每个组分中催化反应的动力学顺序,确定了催化剂和碘 (III) 试剂的静止状态,量化了芳基化试剂对反应速率的电子影响,并建立了内部- 和分子间 1 度 H/D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这种转化是通过 [Mes-I-Ph] 对 Pd 二聚体 [Pd(N~C)(OAc)](2) (N~C = 3-methyl-2-phenylpyridine) 进行周转限制氧化来进行的高炉(4)。这种机制暗示双金属高氧化态 Pd 物质是关键的催化中间体。详细讨论了所提议机制的这一方面和其他方面的重要性。
    DOI:
    10.1021/ja904116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Ortho</i> C–H arylation of arenes at room temperature using visible light ruthenium C–H activation
    作者:Arunachalam Sagadevan、Anastasios Charitou、Fen Wang、Maria Ivanova、Martin Vuagnat、Michael F. Greaney
    DOI:10.1039/d0sc01289k
    日期:——
    A ruthenium-catalyzed ortho C–H arylation process is described using visible light. Using the readily available catalyst [RuCl2(p-cymene)]2,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was found to enable arylation of 2-aryl-pyridines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a range of aryl bromides and iodides.
    使用可见光描述了钌催化的邻位CH芳基化过程。使用现成的催化剂[RuCl 2(p- cymene)] 2,发现可见光辐射能够在室温下使一系列芳基溴化物和碘化物芳基化2-芳基吡啶。
  • Synthetic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of Pd-Catalyzed C−H Arylation with Diaryliodonium Salts: Evidence for a Bimetallic High Oxidation State Pd Intermediate
    作者:Nicholas R. Deprez、Melanie S. Sanford
    DOI:10.1021/ja904116k
    日期:2009.8.12
    influence of the arylating reagent on the reaction rate, and establish the intra- and intermolecular 1 degree H/D kinetic isotope effect. On the basis of these studies, this transformation is proposed to proceed via turnover-limiting oxidation of the Pd dimer [Pd(N~C)(OAc)](2) (N~C = 3-methyl-2-phenylpyridine) by [Mes-I-Ph]BF(4). This mechanism implicates a bimetallic high oxidation state Pd species
    该贡献描述了 Pd 催化的配体引导的 CH 芳基化与二芳基碘盐的底物范围和机制。使用包括吡啶、喹啉、吡咯烷酮和恶唑烷酮在内的导向基团,这种转化被应用于合成各种不同的联芳基产品。使用具有一般结构 [Mes-I-Ar]BF(4) 的碘 (III) 试剂以高产率转移电子和空间上不同的芳基 (Ar)。已经进行了机理研究,建立了每个组分中催化反应的动力学顺序,确定了催化剂和碘 (III) 试剂的静止状态,量化了芳基化试剂对反应速率的电子影响,并建立了内部- 和分子间 1 度 H/D 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这种转化是通过 [Mes-I-Ph] 对 Pd 二聚体 [Pd(N~C)(OAc)](2) (N~C = 3-methyl-2-phenylpyridine) 进行周转限制氧化来进行的高炉(4)。这种机制暗示双金属高氧化态 Pd 物质是关键的催化中间体。详细讨论了所提议机制的这一方面和其他方面的重要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