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methyl-5-tert-butylphenyl) 2,3,4,6-tetra-O-benzoyl-1-thio-α-D-mannopyranoside | 1011529-3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yl-5-tert-butylphenyl) 2,3,4,6-tetra-O-benzoyl-1-thio-α-D-mann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2-methyl-5-tert-butylphenyl) α-D-(2,3,4,6-tetra-O-benzoyl)-thiomannopyranoside;[(2R,3R,4S,5S,6R)-3,4,5-tribenzoyloxy-6-(5-tert-butyl-2-methylphenyl)sulfanyloxan-2-yl]methyl benzoate
(2-methyl-5-tert-butylphenyl) 2,3,4,6-tetra-O-benzoyl-1-thio-α-D-mann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1011529-30-8
化学式
C45H42O9S
mdl
——
分子量
758.889
InChiKey
CLFRLPSUTULSAZ-HRPIVGDL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7
  • 重原子数:
    55
  • 可旋转键数:
    16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4
  • 拓扑面积:
    14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azidopropane-1,3-diol(2-methyl-5-tert-butylphenyl) 2,3,4,6-tetra-O-benzoyl-1-thio-α-D-mannopyranosideN-碘代丁二酰亚胺三氟甲磺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60%的产率得到2-azido-1,3-di-O-(2,3,4,6-tetra-O-benzoyl-α-D-mannopyranosyl)-1,3-propanediol
    参考文献:
    名称:
    伪对映体糖簇: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中异双亲性的合成和测试。
    摘要:
    多价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细胞识别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并且已经通过合成糖模拟物进行了广泛研究。迄今为止,在多价结构的设计中经常考虑化合价,即与多价支架连接的配体的多重性,但是这些研究并未在分子水平上导致对聚糖识别的结论性理解。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设计第一个杂二价非对映异构糖簇为碳水化合物-凝集素识别研究增加了一个新的方面,以便研究杂多价和相对配体取向的影响。将分别衍生自d-丝氨酸和l-丝氨酸的两个对映体支架用两个不同的碳水化合物配体糖基化以获得假对映体糖簇库。它们都具有作为凝集素FimH和ConA特异性配体的α-d-甘露糖基残基,而它们在第二个碳水化合物部分(由β-d-葡萄糖基,β-d-半乳糖基或β- d-氨基葡萄糖残基为非特异性配体。在研究FimH介导的细菌粘附和ConA与甘露糖基化表面结合的标准结合抑制试验中测试了合成的异源团簇。观察到两种含假对映异构体葡萄糖的糖簇作为FimH
    DOI:
    10.1039/c9ob00124g
  • 作为产物:
    描述:
    1,2,3,4,6-戊-O-苯甲酰基-D-吡喃甘露糖5-叔丁基-2-甲基苯硫酚三氟化硼乙醚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56%的产率得到(2-methyl-5-tert-butylphenyl) 2,3,4,6-tetra-O-benzoyl-1-thio-α-D-mann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伪对映体糖簇: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中异双亲性的合成和测试。
    摘要:
    多价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细胞识别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并且已经通过合成糖模拟物进行了广泛研究。迄今为止,在多价结构的设计中经常考虑化合价,即与多价支架连接的配体的多重性,但是这些研究并未在分子水平上导致对聚糖识别的结论性理解。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设计第一个杂二价非对映异构糖簇为碳水化合物-凝集素识别研究增加了一个新的方面,以便研究杂多价和相对配体取向的影响。将分别衍生自d-丝氨酸和l-丝氨酸的两个对映体支架用两个不同的碳水化合物配体糖基化以获得假对映体糖簇库。它们都具有作为凝集素FimH和ConA特异性配体的α-d-甘露糖基残基,而它们在第二个碳水化合物部分(由β-d-葡萄糖基,β-d-半乳糖基或β- d-氨基葡萄糖残基为非特异性配体。在研究FimH介导的细菌粘附和ConA与甘露糖基化表面结合的标准结合抑制试验中测试了合成的异源团簇。观察到两种含假对映异构体葡萄糖的糖簇作为FimH
    DOI:
    10.1039/c9ob00124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thioglycoside derivatives for use in odourless synthesis of MUXF3 N-glycan fragments related to food allergens
    作者:Mayeul Collot、Julie Savreux、Jean-Maurice Mallet
    DOI:10.1016/j.tet.2007.11.002
    日期:2008.2
    of thiols utilised as precursors and, often, their toxicity such as in case of the commonly employed thiophenol and thioethanol. The use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ethyl tert-butyl phenyl thiol (MbpSH) avoids these problems and is compatible with gram scale synthesis of thioglycoside donor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at Mbp thioglycosides are useful and convenient precursors for odourless oligosaccharide
    糖苷是用于复杂寡糖构建的有价值的工具。由于它们的稳定性和结晶性,它们具有宝贵的优势。然而,它们的主要缺点是用作前体的醇的排斥性气味,通常是其毒性,例如在通常使用的乙醇的情况下。使用可商购的甲基叔丁基苯醇(MbpSH)避免了这些问题,并且与糖苷供体的克规模合成相容。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Mbp代糖苷是无味寡糖合成的有用且便捷的前体,并且我们进一步证明了它们的多功能性,证明它们在N聚糖中发现的大多数糖苷键的构建中都得到了证明。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