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naphtyl α-L-idopyranoside | 89157-93-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naphtyl α-L-id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2S,3S,4S,5R,6S)-2-(hydroxymethyl)-6-naphthalen-2-yloxyoxane-3,4,5-triol
2-naphtyl α-L-id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89157-93-7
化学式
C16H18O6
mdl
——
分子量
306.315
InChiKey
MWHKPYATGMFFPI-ZVDSWSAC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99.4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naphtyl 2,3,4,6-tetra-O-acetyl-α-L-idopyranoside 在 sodium methylat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甲醇 为溶剂, 以55%的产率得到2-naphtyl α-L-id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某些芳基2,3,4,6-四-O-乙酰基-1-吡喃葡萄糖苷和4-甲基香豆素-7-基α-1吡喃葡萄糖醛酸的合成
    摘要:
    摘要评价了3,5,6-三-O-乙酰基-1,2-O-异亚丙基-β-1-基呋喃糖的合成路线。先前描述的涉及选择性磺酰化的途径在100克规模上是不可重现的。为了克服该困难,开发了新的变体,包括将1,2-O-异亚丙基-α-d-葡糖呋喃呋喃诺-6,3-内酯完全甲苯磺酸化,然后还原和乙酰化。经由1,6-脱水-β-1-吡喃葡萄糖将所述呋喃糖衍生物转化为所需的1,2,3,4,6-戊-O-乙酰基-α-1-吡喃糖。1,2,3,4,6-戊基-O-乙酰基-α-1-吡喃糖与4-硝基苯酚,1-或2-萘酚或4-甲基香豆素-7-醇的融合,使用新鲜熔融的氯化锌作为催化剂,得到糖苷的端基异构体混合物,其中α端基异构体占优势。
    DOI:
    10.1016/0008-6215(83)88356-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some aryl 2,3,4,6-tetra-O-acetyl-l-idopyranosides and of 4-methylcoumarin-7-yl α-l-idopyranosiduronic acid
    作者:Neil Baggett、Amarjit K. Samra、Alan Smithson
    DOI:10.1016/0008-6215(83)88356-6
    日期:1983.12
    6-tri-O-acetyl-1,2-O-isopropylidene-β- l -idofuranose have been evaluated. Previously described routes, which involved selective sulphonylation, were not reproducible on a 100-g scale. To overcome this difficulty, a new variation was developed, involving complete tosylation of 1,2-O-isopropylidene-α- d -glucofuranurono-6,3-lactone followed by reduction and acetylation. The idofuranose derivative was converted
    摘要评价了3,5,6-三-O-乙酰基-1,2-O-异亚丙基-β-1-基呋喃糖的合成路线。先前描述的涉及选择性磺酰化的途径在100克规模上是不可重现的。为了克服该困难,开发了新的变体,包括将1,2-O-异亚丙基-α-d-葡糖呋喃呋喃诺-6,3-内酯完全甲苯磺酸化,然后还原和乙酰化。经由1,6-脱水-β-1-吡喃葡萄糖将所述呋喃糖衍生物转化为所需的1,2,3,4,6-戊-O-乙酰基-α-1-吡喃糖。1,2,3,4,6-戊基-O-乙酰基-α-1-吡喃糖与4-硝基苯酚,1-或2-萘酚或4-甲基香豆素-7-醇的融合,使用新鲜熔融的氯化锌作为催化剂,得到糖苷的端基异构体混合物,其中α端基异构体占优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