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364042-60-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364042-60-4
化学式
C23H27CuN5O3
mdl
——
分子量
485.045
InChiKey
MOANZCOHDHIFI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L)Cu(I)](+)(L =三(2-吡啶基甲基)胺)的铜(I)-二氧反应性:关于Cu-O2和Cu2-O2加合物形成的动力学/热力学和光谱学研究作为溶剂介质和4-吡啶基配体取代基变化的函数。
    摘要:
    O(2)绑定到Cu(I)配合物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可以提供对铜(I)/双氧化学的基本了解,这在化学和生物系统中很重要。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系列四齿铜(I)配合物[(L(R))Cu(I)(MeCN)](+)(1(R),R = H,丙腈(EtCN),四氢呋喃(THF)和丙酮中的Me,tBu,MeO,Me(2)N)。详细介绍了4-吡啶基取代的三(2-吡啶基甲基)胺配体(L(R))和铜(I)配合物的合成。[[L(R))Cu(I)-CO](+)配合物的1(R)和nu(CO)的电化学性质表明了配体电子性质的变化。在EtCN和THF中的动力学研究表明1(R)的O(2)反应遵循为EtCN中的1(H)氧化建立的反应机理(J. Am。化学 Soc。1993,115,9506),涉及[(L(R))Cu(II)(O(2-))](+)(2(R)的可逆形成(k(1)/ k(-1)) ),进一步使(k(2)/ k(-2))与1(R)反应形成2:1
    DOI:
    10.1021/ic0205684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腈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铜(I)吡啶基烷基胺化合物中的一氧化碳配位和可逆光解离。
    摘要:
    随着五元螯合环(如1R)到六元螯合环(如2R)的系统合成扩展,CO加合物的稳定性降低,即1H-CO​​> 2 pmea-CO> 2 pmap-CO。3bqpa的CO结合特性没有遵循其他化合物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其较大的配体骨架。通过固相和溶液状态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溶液中的光不稳定羰基物质具有三齿配位模式,与三脚架配体的一个悬臂形成与铜离子的严格五元螯合环。一氧化碳可在配位(CH3CN)和弱配位(THF)溶剂中从配合物1Me2N-CO,1MeO-CO,1H-CO​​和3bqpa-CO光解离,但不能从2 pmea-CO和2 pmap-CO中解离。
    DOI:
    10.1021/ic701903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