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S,3R)-3-azidotetrahydro-2H-pyran-2-yl)methyl benzoate | 1597406-79-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S,3R)-3-azidotetrahydro-2H-pyran-2-yl)methyl benzoate
英文别名
——
((2S,3R)-3-azidotetrahydro-2H-pyran-2-yl)methyl benzoate化学式
CAS
1597406-79-5
化学式
C13H15N3O3
mdl
——
分子量
261.28
InChiKey
DNGQJAICHSUBIN-VXGBXAGG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6
  • 拓扑面积:
    84.29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S,3R)-3-azidotetrahydro-2H-pyran-2-yl)methyl benzoate 在 5%-palladium/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 sodium hydride 、 sodium carbonate1-羟基苯并三唑盐酸-N-乙基-Nˊ-(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 、 mineral oil 为溶剂, 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6.16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喃型ε-糖氨基酸合成环状同聚物
    摘要:
    设计了新的吡喃类ε-糖氨基酸作为构建基,其中羧酸和胺基相对于四氢吡喃氧原子位于C2和C3位置。通过使用标准的溶液-相偶联方法,合成了含有吡喃类ε-糖氨基酸的环状均聚物。使用NMR光谱实验,FTIR光谱研究,X射线分析和理论构象搜索进行构象分析。这些研究表明在吡喃环的C4位上存在甲氧基基团会在环二肽中产生重要的结构变化。当存在甲氧基时,该结构通过吡喃环的氧原子与酰胺质子之间的残基氢键而崩溃。然而,当环二肽缺少甲氧基时,采用U型结构,其中有一个亲水性凹面,带有四个氧原子和两个指向腔中心的酰胺质子。此外,我们发现了重要的证据,证明弱静电相互作用(如五元氢键合假环(C5)在酰胺质子和醚氧原子之间,在大环的构象平衡中和在环状四肽的环化步骤中。
    DOI:
    10.1002/chem.201303841
  • 作为产物:
    描述:
    {(2R,3S)-3-[(methylsulfonyl)oxy]tetrahydro-2H-pyran-2-yl}methyl benzoate 在 sodium az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以85%的产率得到((2S,3R)-3-azidotetrahydro-2H-pyran-2-yl)methyl 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喃型ε-糖氨基酸合成环状同聚物
    摘要:
    设计了新的吡喃类ε-糖氨基酸作为构建基,其中羧酸和胺基相对于四氢吡喃氧原子位于C2和C3位置。通过使用标准的溶液-相偶联方法,合成了含有吡喃类ε-糖氨基酸的环状均聚物。使用NMR光谱实验,FTIR光谱研究,X射线分析和理论构象搜索进行构象分析。这些研究表明在吡喃环的C4位上存在甲氧基基团会在环二肽中产生重要的结构变化。当存在甲氧基时,该结构通过吡喃环的氧原子与酰胺质子之间的残基氢键而崩溃。然而,当环二肽缺少甲氧基时,采用U型结构,其中有一个亲水性凹面,带有四个氧原子和两个指向腔中心的酰胺质子。此外,我们发现了重要的证据,证明弱静电相互作用(如五元氢键合假环(C5)在酰胺质子和醚氧原子之间,在大环的构象平衡中和在环状四肽的环化步骤中。
    DOI:
    10.1002/chem.20130384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formational Control of Tetrahydropyran‐Based Hybrid Dipeptide Catalysts Improves Activity and Stereoselectivity
    作者:Jorge Borges‐González、Irma García‐Monzón、Tomás Martín
    DOI:10.1002/adsc.201900247
    日期:2019.4.23
    be used as conformational control units of organocatalysts to tune their catalytic properties. New hybrid dipeptide‐like organocatalysts based on ζ‐sugar aminoacids and proline were prepared and tested for the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of aldehydes to β‐nitrostyrenes.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 modular nature of the carbohydrate motif, both reactivity and stereosele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在这里,我们介绍并演示了如何将碳水化合物用作有机催化剂的构象控制单元,以调节其催化性能。制备了基于ζ-糖氨基酸和脯酸的新型杂二肽样有机催化剂,并测试了醛在β-硝基苯乙烯中的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充分利用碳水化合物基序的模块化性质,反应性和立体选择性都得到了显着提高。通过简单的结构变化(例如消除四氢吡喃环的C4位上的甲氧基),我们获得了两种互补的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可同时获得γ-硝基醛的两种对映异构体,并具有优异的收率,非对映选择性以及对映体过量(介于97和90之间)。 99%,使用甚至低于1 mol%的催化负载。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