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取代的氯代查耳酮,即3-(2,4-二氯苯基)-1-(4'-X-苯基)-2-丙-1-酮,X为H,NH 2,OMe, Me,F,Cl,CO 2 Et,CN和NO 2。13 C NMR化学位移(CS)的双取代基参数(DSP)模型表明,π极化概念可用于解释CO的反向场效应,CO,C-2和C-的增强的取代基场效应5,C-6处取代基场效应的灵敏度降低。亚苄基环上的氯原子偶极方向会根据其与探针位点上的取代偶极偶合的方式来增强或降低取代基效果。的相关13C-2,C-5和C-6的σ和σ的C NMR CS表明,亚苄基环中的氯原子会耗尽电荷。Hammett的MSP和Taft 13 C NMR CS模型的DSP都在C-2,C-5和C-6处给出相似的取代基效应趋势。但是,前者未能对CO和C-6 13 C NMR CS给出显着的相关性。的MSP σ q和和塔夫脱的DSP雷诺数模型显著相关13的C C N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