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氯-2-甲基-1H-苯并咪唑-6-基)甲醇 | 126436-23-5

中文名称
(5-氯-2-甲基-1H-苯并咪唑-6-基)甲醇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Chloro-2-methyl-1H-benzoimidazol-5-yl)-methanol
英文别名
(6-chloro-2-methyl-3H-benzimidazol-5-yl)methanol
(5-氯-2-甲基-1H-苯并咪唑-6-基)甲醇化学式
CAS
126436-23-5
化学式
C9H9ClN2O
mdl
——
分子量
196.636
InChiKey
GLHVXNUGJRFAJ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67.4±30.0 °C(Predicted)
  • 密度:
    1.433±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48.9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tudies on Anti-platelet Agents. II. Synthesis and Platelet-Inhibitory Activity of 5-Methyl-4-(3-pyridyl)-2-(substituted Benzimidazol-5-yl)imidazoles.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5-甲基-4-(3-吡啶基)-2-(取代苯并咪唑-5-基)咪唑衍生物,并测试了它们的抗血小板和扩血管活性。发现某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活性和低急性毒性。特别是,5-甲基-4-(3-吡啶基)-2-(7-氯-6-甲氧基-2-甲基苯并咪唑-5-基)咪唑(26)和5-甲基-4-(3-吡啶基)-2-(7-氯-3-甲氧基-2-甲基苯并咪唑-5-基)咪唑(33)在给药剂量为10 mg/kg时,分别在大鼠的抗血小板活性测试中表现出63%或51%的抑制率,而在180 mg/kg或100 mg/kg时,均未显示出毒性。化合物33还表现出较强的扩血管活性(ED50=11 μg/ml)。对这些咪唑的酶学研究表明,新型咪唑抑制了参与血小板聚集级联反应的一些酶,如环氧合酶、磷酸二酯酶(PDE)和血栓素A2合成酶。酶活性测试还表明,对PDE的抑制活性可能是这些咪唑的扩血管活性的原因。
    DOI:
    10.1248/cpb.42.560
  • 作为产物:
    描述:
    6-chloro-5-methoxycarbonyl-2-methylbenzimidazol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5-氯-2-甲基-1H-苯并咪唑-6-基)甲醇
    参考文献:
    名称:
    Studies on Anti-platelet Agents. II. Synthesis and Platelet-Inhibitory Activity of 5-Methyl-4-(3-pyridyl)-2-(substituted Benzimidazol-5-yl)imidazoles.
    摘要:
    合成了一系列5-甲基-4-(3-吡啶基)-2-(取代苯并咪唑-5-基)咪唑衍生物,并测试了它们的抗血小板和扩血管活性。发现某些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活性和低急性毒性。特别是,5-甲基-4-(3-吡啶基)-2-(7-氯-6-甲氧基-2-甲基苯并咪唑-5-基)咪唑(26)和5-甲基-4-(3-吡啶基)-2-(7-氯-3-甲氧基-2-甲基苯并咪唑-5-基)咪唑(33)在给药剂量为10 mg/kg时,分别在大鼠的抗血小板活性测试中表现出63%或51%的抑制率,而在180 mg/kg或100 mg/kg时,均未显示出毒性。化合物33还表现出较强的扩血管活性(ED50=11 μg/ml)。对这些咪唑的酶学研究表明,新型咪唑抑制了参与血小板聚集级联反应的一些酶,如环氧合酶、磷酸二酯酶(PDE)和血栓素A2合成酶。酶活性测试还表明,对PDE的抑制活性可能是这些咪唑的扩血管活性的原因。
    DOI:
    10.1248/cpb.42.56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