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5-hydroxy-3-methoxy-7-methyl-9,10-dioxoanthracene-2-carboxylate | 1417716-48-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5-hydroxy-3-methoxy-7-methyl-9,10-dioxoanthracene-2-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methyl 5-hydroxy-3-methoxy-7-methyl-9,10-dioxoanthracene-2-carboxylate
Methyl 5-hydroxy-3-methoxy-7-methyl-9,10-dioxoanthracene-2-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417716-48-3
化学式
C18H14O6
mdl
——
分子量
326.306
InChiKey
UDFJUYPADIFTT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89.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vergent Approach to the Bisanthraquinone Natural Products: Total Synthesis of (<i>S</i>)-Bisoranjidiol and Derivatives from Binaphtho-<i>para</i>-quinones
    作者:Erin E. Podlesny、Marisa C. Kozlowski
    DOI:10.1021/jo302364h
    日期:2013.1.18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a chiral anthraquinone dimer is outlined, resulting in the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S)-bisoranjidiol. Rather than a biomimetic dimerization retrosynthetic disconnection, the anthracenyl ring systems are generated after formation of the axially chiral binaphthalene framework. This synthetic strategy has enabled the synthesis of several analogues. Key
    概述了手性蒽醌二聚体的第一次不对称合成的发展,从而导致了 ( S )-双茚二醇的第一次全合成。不是仿生二聚化逆合成断开,而是在形成轴向手性联萘骨架后生成蒽环系统。这种合成策略使几种类似物的合成成为可能。合成的主要功能包括的对映选择性耦合受阻含有替代2-萘酚迫到的C-C键形成的部位,8,8'-羟基化binaphthols到binaphtho-区域选择性氧化段-quinones,和串联区域选择性Diels-Alder/芳构化反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齐斯托醌 黄决明素 马普替林杂质E(N-甲基马普替林) 马普替林杂质D 马普替林 颜料黄199 颜料黄147 颜料黄123 颜料黄108 颜料红89 颜料红85 颜料红251 颜料红177 颜料紫27 顺式-1-(9-蒽基)-2-硝基乙烯 阿美蒽醌 阳离子蓝3RL 长蠕孢素 镁蒽四氢呋喃络合物 镁蒽 锈色洋地黄醌醇 锂钠2-[[4-[[3-[(4-氨基-9,10-二氧代-3-磺基-1-蒽基)氨基]-2,2-二甲基-丙基]氨基]-6-氯-1,3,5-三嗪-2-基]氨基]苯-1,4-二磺酸酯 锂胭脂红 链蠕孢素 铷离子载体I 铝洋红 铂(2+)二氯化1-({2-[(2-氨基乙基)氨基]乙基}氨基)蒽-9,10-二酮(1:1) 钾6,11-二氧代-6,11-二氢-1H-蒽并[1,2-d][1,2,3]三唑-4-磺酸酯 钠6,11-二氧代-6,11-二氢-1H-蒽并[1,2-d][1,2,3]三唑-4-磺酸酯 钠4-({4-[乙酰基(乙基)氨基]苯基}氨基)-1-氨基-9,10-二氧代-9,10-二氢-2-蒽磺酸酯 钠2-[(4-氨基-9,10-二氧代-3-磺基-9,10-二氢-1-蒽基)氨基]-4-{[2-(磺基氧基)乙基]磺酰基}苯甲酸酯 钠1-氨基-9,10-二氢-4-[[4-(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基]氨基]-9,10-二氧代蒽-2-磺酸盐 钠1-氨基-4-[(3-{[(4-甲基苯基)磺酰基]氨基}苯基)氨基]-9,10-二氧代-9,10-二氢-2-蒽磺酸酯 钠1-氨基-4-[(3,4-二甲基苯基)氨基]-9,10-二氧代-9,10-二氢-2-蒽磺酸酯 钠1-氨基-4-(1,3-苯并噻唑-2-基硫基)-9,10-二氧代蒽-2-磺酸盐 醌茜隐色体 醌茜素 酸性蓝127:1 酸性紫48 酸性紫43 酸性兰62 酸性兰25 酸性兰182 酸性兰140 酸性兰138 酸性兰 129 透明蓝R 透明蓝AP 透明红FBL 透明紫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