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4-溴苯基)异噁唑-3-甲酸甲酯 | 517870-15-4

中文名称
5-(4-溴苯基)异噁唑-3-甲酸甲酯
中文别名
5-(4-溴苯基)-3-异噁唑羧酸甲酯;5-(4-溴苯基)-3-异恶唑羧酸甲酯
英文名称
5-(4-bromophenyl)isooxazole-3-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methyl 5-(4-bromophenyl)isoxazole-3-carboxylate;methyl 5-(4-bromophenyl)-1,2-oxazole-3-carboxylate
5-(4-溴苯基)异噁唑-3-甲酸甲酯化学式
CAS
517870-15-4
化学式
C11H8BrNO3
mdl
——
分子量
282.093
InChiKey
QDMKBPFKVHCOE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16.4±35.0 °C(Predicted)
  • 密度:
    1.526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9
  • 拓扑面积:
    52.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499909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80,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4-溴苯基)异噁唑-3-甲酸甲酯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5-(4-bromophenyl)isoxazole-3-carboxylic acid hydraz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探索绕丹宁连接的烯胺-碳酰肼衍生物作为分枝杆菌碳酸酐酶抑制剂:设计、合成、生物学评价和分子对接研究
    摘要:
    随着耐多药结核病的兴起,寻找一种结合新作用机制的替代性优质治疗方案变得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开发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绕丹宁连接的烯胺碳酰肼衍生物,探索它们作为分枝杆菌碳酸酐酶抑制剂的潜力。研究结果揭示了它们的功效,对分枝杆菌碳酸酐酶 2 (mtCA 2) 酶表现出显着的选择性。该系列化合物虽然对人碳酸酐酶异构体表现出中等活性,但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将这些化合物定位为潜在的抗结核药物。化合物6d是该系列中最好的一种,对 mtCA 2 的K i值为 9.5 µM。大多数化合物对 Mtb H37Rv 菌株表现出中等至良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1k的最低抑制浓度为 1 µg/mL。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化合物6d和11k显示出与锌离子的金属配位,就像经典的 CA 抑制剂一样。
    DOI:
    10.1002/ardp.202400064
  • 作为产物:
    描述:
    4-溴苯乙酮盐酸羟胺sodium methyl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9.0h, 生成 5-(4-溴苯基)异噁唑-3-甲酸甲酯
    参考文献:
    名称:
    探索绕丹宁连接的烯胺-碳酰肼衍生物作为分枝杆菌碳酸酐酶抑制剂:设计、合成、生物学评价和分子对接研究
    摘要:
    随着耐多药结核病的兴起,寻找一种结合新作用机制的替代性优质治疗方案变得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开发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绕丹宁连接的烯胺碳酰肼衍生物,探索它们作为分枝杆菌碳酸酐酶抑制剂的潜力。研究结果揭示了它们的功效,对分枝杆菌碳酸酐酶 2 (mtCA 2) 酶表现出显着的选择性。该系列化合物虽然对人碳酸酐酶异构体表现出中等活性,但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将这些化合物定位为潜在的抗结核药物。化合物6d是该系列中最好的一种,对 mtCA 2 的K i值为 9.5 µM。大多数化合物对 Mtb H37Rv 菌株表现出中等至良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1k的最低抑制浓度为 1 µg/mL。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化合物6d和11k显示出与锌离子的金属配位,就像经典的 CA 抑制剂一样。
    DOI:
    10.1002/ardp.20240006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low synthesis of oxadiazoles coupled with sequential in-line extraction and chromatography
    作者:Kian Donnelly、Marcus Baumann
    DOI:10.3762/bjoc.18.27
    日期:——
    continuous flow process is reported for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1,3,4-oxadiazoles via an iodine-mediated oxidative cyclisation approach. This entails the use of a heated packed-bed reactor filled with solid K2CO3 as a base. Using DMSO as solvent, this flow method generates the target heterocycles within short residence times of 10 minutes and in yields up to 93%. Scale-up of this flow process was
    据报道,通过碘介导的氧化环化方法合成各种 1,3,4-恶二唑的有效连续流程。这需要使用填充有固体K 2 CO 3作为基底的加热填充床反应器。该流动方法使用 DMSO 作为溶剂,在 10 分钟的短停留时间内生成目标杂环,收率高达 93%。该流程已实现放大(34 mmol/h),并具有集成的淬灭和萃取步骤。最后,利用自动化在线色谱系统实现了用于生成杂环目标的强大流动平台。
  • Exploring rhodanine linked enamine–carbohydrazide derivatives as mycobacterial carbonic anhydrase inhibitors: Design, synthesis, biological evaluation, and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作者:Sarvan Maddipatla、Bulti Bakchi、Rutuja Rama Gadhave、Andrea Ammara、Shashikanta Sau、Bandela Rani、Srinivas Nanduri、Nitin Pal Kalia、Claudiu T. Supuran、Venkata Madhavi Yaddanapudi
    DOI:10.1002/ardp.202400064
    日期:——
    exploring their potential as inhibitors of mycobacterial carbonic anhydrase. The findings reveal their efficacy, displaying notable selectivity toward the mycobacterial carbonic anhydrase 2 (mtCA 2) enzyme. While exhibiting moderate activity against human carbonic anhydrase isoforms, this series demonstrates promising selectivity, positioning these compounds as potential antitubercular agents. Compound 6d
    随着耐多药结核病的兴起,寻找一种结合新作用机制的替代性优质治疗方案变得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开发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绕丹宁连接的烯胺碳酰肼衍生物,探索它们作为分枝杆菌碳酸酐酶抑制剂的潜力。研究结果揭示了它们的功效,对分枝杆菌碳酸酐酶 2 (mtCA 2) 酶表现出显着的选择性。该系列化合物虽然对人碳酸酐酶异构体表现出中等活性,但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将这些化合物定位为潜在的抗结核药物。化合物6d是该系列中最好的一种,对 mtCA 2 的K i值为 9.5 µM。大多数化合物对 Mtb H37Rv 菌株表现出中等至良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1k的最低抑制浓度为 1 µg/mL。分子对接研究表明,化合物6d和11k显示出与锌离子的金属配位,就像经典的 CA 抑制剂一样。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