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methyl 2,5-diphenyl-4,5-dihydro-3H-pyrrole-3,3-dicarboxylate | 1519050-52-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methyl 2,5-diphenyl-4,5-dihydro-3H-pyrrole-3,3-di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dimethyl 2,5-diphenyl-4,5-dihydro-3H-pyrrole-3,3(4H)-dicarboxylate;Dimethyl 2,5-diphenyl-2,3-dihydropyrrole-4,4-dicarboxylate
dimethyl 2,5-diphenyl-4,5-dihydro-3H-pyrrole-3,3-di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519050-52-2
化学式
C20H19NO4
mdl
——
分子量
337.375
InChiKey
DCKQUHQRSBPNC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6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苯基环丙烷-1,1-二甲酸二甲酯 在 sodium azide 、 三乙胺盐酸盐 、 sodium hydride 、 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10.5h, 生成 dimethyl 2,5-diphenyl-4,5-dihydro-3H-pyrrole-3,3-di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供体-受体环丙烷与叠氮化物离子的开环:构建N-杂环的工具
    摘要:
    已经开发出一种通用的方法,可通过类似S N 2的反应,将叠氮离子与各种供体-受体环丙烷开环。这种高度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过程是通过亲核攻击环丙烷的更取代的C2原子进行的,该中心的构型完全反转。DFT计算结果支持S N2机理,证明环丙烷的相对实验反应性与计算出的能垒之间具有良好的定性相关性。该反应为多种多官能叠氮化物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产率高达91%。这些叠氮化物具有很高的合成效用,并参与了面向多样性的合成,这是通过已开发的将其转变为五元,六元和七元N杂环以及复杂的环状化合物的多径策略证明的。包括天然产物和药物,如(-)-尼古丁和阿托伐他汀。
    DOI:
    10.1002/chem.20140555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fOH-Catalyzed Formal [3 + 2] Cycloaddition of Cyclopropane 1,1-Diesters with Nitriles
    作者:Bo Cui、Jun Ren、Zhongwen Wang
    DOI:10.1021/jo402383a
    日期:2014.1.17
    A triflic acid-catalyzed formal [3 + 2] cycloaddition of cyclopropane 1,1-diesters with nitriles was developed. This reaction was expeditious, and the scope of the substituents in both cyclopropanes and nitriles was broad. This supplies an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1-pyrrolines.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颜料红254 颜料橙73 颜料橙 71 赛拉霉素 裂假丝菌素 苯磺酰胺,4-[(2,5-二氢-4-羟基-2-羰基-1,5-二苯基-1H-吡咯-3-基)偶氮]- 苯扎托品氢溴酸盐 苯乙醇,2-(甲氧基甲基)-(9CI) 肼甲硫代酰胺,2-(2,5-二氢-5-羰基-1,2-二苯基-1H-吡咯-3-基)-N-(苯基甲基)- 细交链孢菌酮酸 禾大壮 甲基4-甲酰基-2,3-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甲基4-甲氧基-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甲基3-乙烯基-2,5-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甲基3,4-二溴-2,5-二氧代-2H-吡咯-1(5H)-羧酸叔丁酯 甲基2-甲基-4,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甲基2-氮杂双环[3.2.0]庚-3,6-二烯-2-羧酸酯 甲基1-甲基-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甲基(3R)-3-羟基-3,4-二氢-2H-吡咯-5-羧酸酯 烯丙基2,3-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氯化烯丙基(3-氯-2-羟基丙基)二甲基铵 氨基甲酰基-2,2,5,5-四甲基-3-吡咯啉-1-氧基 氟酰亚胺 异丙基3,4-二氢-2H-吡咯-5-羧酸酯 己二酸,聚合1,3-二异氰酸基甲基苯,1,2-乙二醇,甲基噁丙环并,噁丙环和1,2-丙二醇 四琥珀酰亚胺金(3+)钾盐 四丁基铵琥珀酰亚胺 吡啶氧杂胺 吡啶,2-[4-(4-氟苯基)-3,4-二氢-2H-吡咯-5-基]- 吡咯烷-2,4-二酮 吡咯布洛芬 叔丁基4-溴-2-氧代-2,5-二氢-1H-吡咯-1-甲酸叔丁酯 叔丁基1H,2H,3H,4H,5H,6H-吡咯并[3,4-C]吡咯-2-甲酸酯盐酸盐 叔-丁基4-(4-氯苯基)-2-氧亚基-2,5-二氢-1H-吡咯-1-甲酸基酯 利收 假白榄内酰胺 二氯马来酸的N-(间甲基苯基)酰亚胺 二-硫代-二(N-苯基马来酰亚胺) 乙基4-羟基-1-[(4-甲氧苯基)甲基]-5-羰基-2-(3-吡啶基)-2H-吡咯-3-羧酸酯 乙基4,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乙基2-氧代-3,4-二氢-2H-吡咯-5-羧酸酯 乙基2-乙氧基-2-羟基-5-氧代-2,5-二氢-1H-吡咯-1-羧酸酯 乙基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乙基1-苄基-4-羟基-5-氧代-2,5-二氢-1H-吡咯-3-羧酸酯 β.-核-六吡喃糖,1,6-脱水-2-O-(2-氰基苯基)甲基-3-脱氧-4-O-甲基- [4-(2,5-二氧代吡咯-1-基)苯基]乙酸酯 [3-乙酰基-2-(4-氟-苯基)-4-羟基-5-氧代-2,5-二氢-吡咯-1-基]-乙酸 [3-(甲氧羰基)-2,2,5,5-四甲基-2,5-二氢-1H-吡咯-1-基]氧氮自由基 [3,4-二(溴甲基)-2,2,5,5-四甲基-2,5-二氢-1H-吡咯-1-基]氧氮自由基 [(2R)-1-乙酰基-2,5-二氢-1H-吡咯-2-基]乙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