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12-azidododecanoate | 900803-7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12-azidododecanoate
英文别名
12-azidododecanoic acid ethyl ester
ethyl 12-azidododecanoate化学式
CAS
900803-79-4
化学式
C14H27N3O2
mdl
——
分子量
269.387
InChiKey
WSXPHNMPVDPOG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6
  • 重原子数:
    19.0
  • 可旋转键数:
    13.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3
  • 拓扑面积:
    75.0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yl 12-azidododecanoate三苯基膦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醇 为溶剂, 反应 30.0h, 生成 12-({[4-chloro-3-(trifluoromethyl)phenyl]carbamoyl}amino)dodecan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碳链长度通过线粒体靶向芳基尿素脂肪酸来调节MDA-MB-231乳腺癌细胞杀伤机制。
    摘要:
    靶向肿瘤细胞线粒体可以产生新型抗癌药。我们设计了一种芳基脲脂肪酸(1 g; 16({[4-氯-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氨基)十六烷酸)破坏线粒体并降低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活力。为了优化芳基脲,本研究评估了1 g含10-17个碳原子之间烷基链的类似物的线粒体靶向性。使用染料JC-1,C12-C17类似物可有效破坏线粒体膜电位(IC50为3.5±1.2至7.6±1.1μM)并破坏ATP的产生;较短的类似物活性较低。7-氨基放线菌素D / annexin V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显示这些试剂在不同程度上激活了坏死和细胞凋亡的杀伤机制(7-氨基放线菌素D / annexin V染色比为4.3-6.0)。的确,1 g及其C17类似物分别优先激活坏死和凋亡(比率2.1和16)。综上所述,烷基链长是芳基脲对线粒体靶向的决定因素,可以改变以开发出以调节方式激活细胞凋亡或坏死的类似物。
    DOI:
    10.1002/cmdc.201900577
  • 作为产物:
    描述:
    12-溴十二烷酸乙酯 在 sodium azid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86%的产率得到ethyl 12-azidododeca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碳链长度通过线粒体靶向芳基尿素脂肪酸来调节MDA-MB-231乳腺癌细胞杀伤机制。
    摘要:
    靶向肿瘤细胞线粒体可以产生新型抗癌药。我们设计了一种芳基脲脂肪酸(1 g; 16({[4-氯-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甲酰基}氨基)十六烷酸)破坏线粒体并降低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活力。为了优化芳基脲,本研究评估了1 g含10-17个碳原子之间烷基链的类似物的线粒体靶向性。使用染料JC-1,C12-C17类似物可有效破坏线粒体膜电位(IC50为3.5±1.2至7.6±1.1μM)并破坏ATP的产生;较短的类似物活性较低。7-氨基放线菌素D / annexin V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显示这些试剂在不同程度上激活了坏死和细胞凋亡的杀伤机制(7-氨基放线菌素D / annexin V染色比为4.3-6.0)。的确,1 g及其C17类似物分别优先激活坏死和凋亡(比率2.1和16)。综上所述,烷基链长是芳基脲对线粒体靶向的决定因素,可以改变以开发出以调节方式激活细胞凋亡或坏死的类似物。
    DOI:
    10.1002/cmdc.20190057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unctional synthetic molecules and macromolecules for gene delivery
    申请人:Grinstaff W. Mark
    公开号:US20060241071A1
    公开(公告)日:2006-10-26
    The present invention describes a synthetic non-viral vector composition for gene therapy and the use of such compositions for in vitro, ex vivo and/or in vivo transfer of genetic material. The invention proposes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1) a non-cationic amphiphilic molecule or macromolecule and its use for delivery of nucleic acids or 2) a cationic amphiphilic molecule or macromolecule that transforms from a cationic entity to an anionic, neutral, or zwitterionic entity by a chemical, photochemical, or biological reaction and its use for delivery of nucleic acids. Moreover this invention describes the use of these non-viral vector compositions in conjunction with a surface to mediate the delivery of nucleic acids. An additional embodiment is the formation of a hydrogel with these compositions and the use of this hydrogel for the delivery of genetic material. A further embodiment of this invention is the use of a change in ionic strength for the delivery of genetic material.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基因治疗的合成非病毒载体组合,以及这种组合在体外、体内和/或体外转移遗传物质中的应用。该发明提出了一种包含1)非阳离子性两性分子或大分子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于传递核酸或2)由化学、光化学生物反应从阳离子实体转变为阴离子、中性或带电离子实体的两性阳离子分子或大分子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其用于核酸传递。此外,本发明描述了这些非病毒载体组合物与表面结合以介导核酸传递的应用。另一实施例是使用这些组合物形成凝胶,并利用该凝胶传递遗传物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利用离子强度变化传递遗传物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