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2-((4-allylphenoxy)methyl)oxirane | 1176891-2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2-((4-allylphenoxy)methyl)oxirane
英文别名
(2S)-2-[(4-prop-2-enylphenoxy)methyl]oxirane
(S)-2-((4-allylphenoxy)methyl)oxirane化学式
CAS
1176891-21-6
化学式
C12H14O2
mdl
——
分子量
190.242
InChiKey
ISEDRJSPYUSVCU-GFCCVEGC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21.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2-((4-allylphenoxy)methyl)oxirane甲苯磺酰氨基甲酸甲酯 在 [1,2-bis-(phenylsulfinyl)ethane]palladium(II) acetate 、 2,5-二甲基-对苯醌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甲基叔丁基醚 为溶剂, 45.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24.0h, 以74%的产率得到methyl (S,E)-(3-(4-(oxiran-2-ylmethoxy)phenyl)allyl)(tosyl)carb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氧线性烯丙基 C–H 胺化:克服苯醌抑制
    摘要:
    据报道,在钯(II)/双亚砜/布朗斯台德碱催化下,发生了有效的需氧线性烯丙基 CH 胺化反应。该反应在制备、操作简单的条件(1 当量烯烃、1 atm O2 或空气)下进行,减少了 Pd(II)/双亚砜催化剂的负载量,同时比采用化学计量苯醌 (BQ) 作为催化剂的系统提供更高的周转率和产品收率。终端氧化剂。Pd(II)/BQ π-酸性相互作用已在各种催化过程中被调用,并且通常被认为有利于促进还原官能化。然而,当不需要这种用于功能化的亲电激活时,高浓度的 BQ 可能会与关键配体(双亚砜)的结合竞争并抑制催化。动力学研究揭示了反应速率与 BQ 浓度之间的反比关系,表明 BQ 充当 Pd(II) 的配体,从而对催化产生抑制作用。
    DOI:
    10.1021/jacs.5b11294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烯丙基苯酚(S)-(+)-对甲苯磺酸缩水甘油酯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79%的产率得到(S)-2-((4-allylphenoxy)methyl)oxirane
    参考文献:
    名称:
    A Catalytic, Brønsted Base Strategy for Intermolecular Allylic C−H Amination
    摘要:
    A Bronsted base activation mode for oxidative, Pd(II)/sulfoxide-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C-H allylic amination is reported. N,N-diisopropylethylamine was found to promote amination of unactivated terminal olefins, forming the corresponding linear allylic amine products with high levels of stereo-, regio-, and chemoselectivity. The predictable and high selectivity of this C-H oxidation method enables late-stage incorporation of nitrogen into advanced synthetic intermediates and natural products.
    DOI:
    10.1021/ja903939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H to C–N Cross-Coupling of Sulfonamides with Olefins
    作者:Rulin Ma、M. Christina White
    DOI:10.1021/jacs.7b13492
    日期:2018.3.7
    coupling conditions stands to significantly impact chemical synthesis. Herein, we disclose a C(sp3)-N fragment 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terminal olefins and N-triflyl protected aliphatic and aromatic amines via Pd(II)/SOX (sulfoxide-oxazoline) 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allylic C-H amination. A range of (56) allylic amines are furnished in good yields (avg. 75%) and excellent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ity
    在片段偶联条件下氮与烃的交叉偶联会显着影响化学合成。在此,我们公开了通过 Pd(II)/SOX(亚砜-恶唑啉)催化的分子间烯丙基 CH 胺化,在末端烯烃与 N-三氟甲磺酸基保护的脂肪族和芳香族胺之间的 C(sp3)-N 片段偶联反应。一系列 (56) 烯丙胺以良好的产率(平均 75%)和出色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平均 >20:1 线性:支化,>20:1 E:Z)提供。机理研究表明,SOX 配体框架通过支持阳离子 π-烯丙基 Pd 可有效促进功能化。
  • Allylic C–H amination cross-coupling furnishes tertiary amines by electrophilic metal catalysis
    作者:Siraj Z. Ali、Brenna G. Budaitis、Devon F. A. Fontaine、Andria L. Pace、Jacob A. Garwin、M. Christina White
    DOI:10.1126/science.abn8382
    日期:2022.4.15
    nondirected, electrophilic metal–catalyzed aminations tend to bind to and thereby inhibit metal catalysts. We reasoned that an autoregulatory mechanism coupling the release of amine nucleophiles with catalyst turnover could enable functionalization without inhibiting metal-mediated heterolytic carbon-hydrogen cleavage. Here, we report a palladium(II)-catalyzed allylic carbon-hydrogen amination cross-coupling
    末端烯烃与仲胺的分子间交叉偶联形成复杂的叔胺(药物中的常见基序)仍然是化学合成的主要挑战。非定向亲电属催化胺化中的碱性胺亲核试剂倾向于结合并抑制属催化剂。我们推断,将胺亲核试剂的释放与催化剂周转相结合的自动调节机制可以在不抑制属介导的异裂碳氢裂解的情况下实现功能化。在这里,我们使用这种策略报告了 (II) 催化的烯丙基碳-氢胺化交叉偶联,具有 48 个环状和无环仲胺(10 个药学相关核)和 34 个末端烯烃(带有亲电官能团),以提供 81 个叔烯丙基胺类,乙:Z)。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