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Ethyl-1-hydroxy-6-(4'-methoxyphenyl)-3-oxo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 | 138404-0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Ethyl-1-hydroxy-6-(4'-methoxyphenyl)-3-oxo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
英文别名
2-ethyl-1-hydroxy-6-(4-methoxyphenyl)-3-oxocyclohexane-1-carboxylic acid
2-Ethyl-1-hydroxy-6-(4'-methoxyphenyl)-3-oxo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化学式
CAS
138404-01-0
化学式
C16H20O5
mdl
——
分子量
292.332
InChiKey
ATMZZSBDJRBBC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02.9±50.0 °C(Predicted)
  • 密度:
    1.236±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8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83.83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Ethyl-1-hydroxy-6-(4'-methoxyphenyl)-3-oxo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sodium methylate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melt 为溶剂, 反应 44.0h, 生成 (6R*,S*,7R*,8S*)-6-Ethyl-8-(4'-methoxyphenyl)-1,4-dioxaspiro<4.5>decane-7-yl Methylsulfinylmethyl Ket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强心类固醇和赤藓生物碱之间的结构相似性-I .新赤藓生物碱类似物的菲咯酮酮前体的合成
    摘要:
    (4a R *,10a R *,10a R *)-10-羟基-7-甲氧基-3,4,4a,9,10,10a-六氢菲蒽-2(1 H)-一(3)已合成关键步骤涉及通过Pummerer重排中间体对芳环进行分子内亲电烷基化,以完成菲核的B环。还通过平行途径制备了具有轴向构型的1-甲基或1-乙基的菲蒽酮(4)和(5):在环化反应期间,α-位于1,3的1-烷基对-二氧戊环保护基进行酸催化的差向异构,以得到所需轴向差向异构体的优势。
    DOI:
    10.1016/s0040-4020(01)81949-9
  • 作为产物:
    描述:
    1-氯己烷-3-酮4-甲氧基苯基丙酮酸sodium methyl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62%的产率得到2-Ethyl-1-hydroxy-6-(4'-methoxyphenyl)-3-oxocyclohexanecarboxy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强心类固醇和赤藓生物碱之间的结构相似性-I .新赤藓生物碱类似物的菲咯酮酮前体的合成
    摘要:
    (4a R *,10a R *,10a R *)-10-羟基-7-甲氧基-3,4,4a,9,10,10a-六氢菲蒽-2(1 H)-一(3)已合成关键步骤涉及通过Pummerer重排中间体对芳环进行分子内亲电烷基化,以完成菲核的B环。还通过平行途径制备了具有轴向构型的1-甲基或1-乙基的菲蒽酮(4)和(5):在环化反应期间,α-位于1,3的1-烷基对-二氧戊环保护基进行酸催化的差向异构,以得到所需轴向差向异构体的优势。
    DOI:
    10.1016/s0040-4020(01)81949-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ructural parallels between the cardiotonic steroids and the Erythrophleum alkaloids - I. Synthesis of phenanthrenone precursors to novel Erythrophleum alkaloid analogues
    作者:Robert W. Baker、John R. Knox、Dan H. Rogers
    DOI:10.1016/s0040-4020(01)81949-9
    日期:1991.9
    (4aR*,10aR*,10aR*)-10-Hydroxy-7-methoxy-3,4,4a,9,10,10a-hexahydrophenanthren-2(1H)-one (3) has been synthesised with the key step involving intramolecular electrophilic alkylation of the aromatic ring, via a Pummerer rearranged intermediate, to complete the B-ring of the phenanthrene nucleus. Phenanthrenones (4) and (5), bearing a 1-methyl or 1-ethyl group in an axial configuration, have also been
    (4a R *,10a R *,10a R *)-10-羟基-7-甲氧基-3,4,4a,9,10,10a-六氢菲蒽-2(1 H)-一(3)已合成关键步骤涉及通过Pummerer重排中间体对芳环进行分子内亲电烷基化,以完成菲核的B环。还通过平行途径制备了具有轴向构型的1-甲基或1-乙基的菲蒽酮(4)和(5):在环化反应期间,α-位于1,3的1-烷基对-二氧戊环保护基进行酸催化的差向异构,以得到所需轴向差向异构体的优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