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chloro-2-iodo-N-(4-methylphenyl)benzamide | 1446420-90-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chloro-2-iodo-N-(4-methylphenyl)benzamide
英文别名
——
4-chloro-2-iodo-N-(4-methylphenyl)benzamide化学式
CAS
1446420-90-1
化学式
C14H11ClINO
mdl
——
分子量
371.605
InChiKey
MJZFXBRHFDJPD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73.9±42.0 °C(Predicted)
  • 密度:
    1.699±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1
  • 重原子数:
    18.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29.1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chloro-2-iodo-N-(4-methylphenyl)benzamide1,2,3,4,5,6,7,8-八硫杂环辛烷4-二甲氨基吡啶 、 nickel(II) ferrite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以75 %的产率得到6-chloro-2-(p-tolyl)benzo[d]isothiazol-3(2H)-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 NiFe2O4 催化 2-卤代苯甲酰苯胺与硫属元素的伴随环化及其后期转化,无配体获得苯并异噻唑酮和苯并异硒唑酮
    摘要:
    本工作展示了一种有效的无配体合成多种苯并异噻唑酮和苯并异硒唑酮的方法,该方法利用 X-N(X = S,Se)交叉偶联中的磁性可回收纳米镍铁氧体催化剂与 2-碘苯苯胺和元素硫或硒的同时环化. 该协议的特点是使用可回收的纳米镍铁氧体催化剂、底物多样性、廉价的硫和硒粉作为硫属化物试剂、较低的反应温度和合成分子的有用应用。NiFe 2 O 4的罕见化学X-N 交叉偶联反应很好地补充了合成 S-N 或 Se-N 杂环的常规方法。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镍铁氧体纳米粒子,并通过XRD、SEM、TEM、HRTEM、SAED、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XPS、ICP-AES和FT-IR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催化剂易于回收和产品转化率高,使该协议具有实际经济性。使用 TBN 和氧气作为正确的氧化剂组合,苯并异噻唑酮中易氧化的硫转化为各种糖精基序。此外,含 S-N 和 Se-N 的杂环都被放大并进一步转化为新的 C-H
    DOI:
    10.1039/d2nj04326b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串联炔基王子和分子内氧环化反应区域和化学选择性合成 3-(二氢呋喃-3(2H)-亚基)异苯并呋喃-1(3H)-亚胺
    摘要:
    无金属路易斯酸引发的从 2-(4-羟基丁-1-yn-1合成高度取代的 3-(二氢呋喃-3(2 H )-亚基)异苯并呋喃-1(3 H )-亚胺的方案-基)苯甲酰胺和醛已被证明。该反应涉及使用 BF 3 ·OEt 2通过Prins 环化反应初步形成二氢呋喃基碳正离子,然后进行分子内环化生成 3-(二氢呋喃-3(2 H )-亚基)异苯并呋喃-1(3 H )-亚胺至E / Z = 6:1,产量中等至良好。该方法还可用于合成3-(二氢-2H-吡喃-3(4H ) -亚基)-异苯并呋喃-1(3H ) -亚胺。该策略导致与通过四取代双键连接的两个不同杂环形成两个C-O键和一个C-C键。该反应的后合成应用被扩展到以优异的产率合成呋喃亚基异苯并呋喃酮。
    DOI:
    10.1021/acs.joc.3c009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scade synthesis of azoquinazolinones by Cu(I)-catalyzed C–N coupling/C–H activation/C–N formation reactions under O2
    作者:Dingben Chen、Qiufang Chen、Miaochang Liu、Shuangqun Dai、Ling Huang、Jianguo Yang、Weiliang Bao
    DOI:10.1016/j.tet.2013.05.071
    日期:2013.8
    A ‘one-pot’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ynthesis of azoquinazolinones from substituted 2-halo-benzamides and different N-heterocycles via Cu(I)-catalyzed C–N coupling/C–H activation/C–N formation process under O2. A number of azoquinazolinones containing different azole rings and substituents were obtained in good yields.
    已经开发了一种“一锅法”,通过在Cu(I)催化下的C–N偶联/ C–H活化/ C–N形成过程,由取代的2-卤代苯甲酰胺和不同的N-杂环合成偶氮喹唑啉酮。 O 2。以良好的产率获得了许多含有不同的唑环和取代基的偶氮喹唑啉酮。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