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β-formyl-5,10,15,20-tetrakis(4-methylphenyl)porphyrin copper(II) | 110934-86-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β-formyl-5,10,15,20-tetrakis(4-methylphenyl)porphyrin copper(II)
英文别名
——
β-formyl-5,10,15,20-tetrakis(4-methylphenyl)porphyrin copper(II)化学式
CAS
110934-86-6
化学式
C49H36CuN4O
mdl
——
分子量
760.397
InChiKey
ROVKAQHCZQQMMU-KOQCXKG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β-formyl-5,10,15,20-tetrakis(4-methylphenyl)porphyrin copper(II)硫酸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以2 g的产率得到β-formyl-5,10,15,20-tetrakis(4-methylphenyl)porphyrin
    参考文献:
    名称:
    多模块宽带捕获纳米杂化物:碳纳米管在超分子 C60-BisstyrylBODIPY-(锌卟啉)2 供体-受体分子裂隙中减缓电荷重组的作用
    摘要:
    成功证明了直径排序的单壁碳纳米管 (SWCNT) 非共价结合到供体-受体分子裂隙1在延长电荷分离态寿命方面的重要性。为此,使用多步骤合成程序,新合成了宽带捕获、多模块、C 60 -双苯乙烯基BODIPY-(锌卟啉) 2 、分子裂隙1 ,并显示其可以结合直径排序的 SWCNT。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技术对分子裂缝及其超分子组装体进行了表征。自由能计算表明,与1结合的 (6,5) 和 (7,6) SWCNT 在光诱导的连续电子转移事件中充当空穴受体。因此, 1合1 :SWCNT杂化物的选择性激发揭示了两步电子转移,导致电荷分离态的形成。由于超分子内阳离子和阴离子自由基物质的分离距离较远,因此可以提高电荷分离态的寿命。目前涉及单壁碳纳米管和供体-受体分子裂隙的改善电荷分离的超分子策略凸显了这些混合材料在各种光能收集和光电应用中的潜在应用。
    DOI:
    10.1021/jacs.4c02972
  • 作为产物:
    描述:
    5,10,15,20-tetrakis(4-methylphenyl)porphyrin copper(II)N,N-二甲基甲酰胺三氯氧磷sodium acetate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25.0h, 以85%的产率得到β-formyl-5,10,15,20-tetrakis(4-methylphenyl)porphyrin copper(II)
    参考文献:
    名称:
    紧密间隔的吡咯-β-位连接卟啉-富勒烯二元组的合成、光谱和氧化还原特性
    摘要:
    摘要 两种游离碱中位四苯基卟啉-富勒烯二元组 H2PMe-C60、H2POMe-C60 及其锌配合物 ZnPMe-C60 和 ZnPOMe-C60,卟啉核的中位四取代苯基的对位被取代为分别合成了甲基(-Me)和甲氧基(-OMe)基团。合成的二元组中的卟啉单元通过吡咯-β-位直接连接到富勒烯实体,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中间取代的苯基,这可能更有利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电子通讯。它们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充分表征。从稳态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法获得的实验结果表明,锌离子的配位导致金属化卟啉单元的单线激发态能量增加约 0.15 eV,并导致 HOMO 能级和HOMO-LUMO 能隙。在-Me 或-OMe 的供电子基团连接到卟啉部分的中间苯基的对位后,分子重组能降低。能量计算结果表明光致电子转移在热力学上有利于合成的卟啉-C60 二元组。从卟啉核的第一单线激发态到富勒烯部分的光致电子转移
    DOI:
    10.1016/j.molstruc.2019.04.01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β -substituted pyrrolo- and indolo[1,2-a]quinoxalinoporphyrins
    作者:Chandrasekhar Tekuri、Dileep Kumar Singh、Mahendra Nath
    DOI:10.1016/j.dyepig.2016.04.045
    日期:2016.9
    zinc complexes of pyrrolo[1,2-a]quinoxalinoporphyrins in good yields. The newly synthesized porphyrins were characteriz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The preliminary photophysical studies of these pyrrolo- and indolo[1,2-a]quinoxalinoporphyrins demonstrate a significant red shift in their electronic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due to the extended π-conjugation in comparison to the corresponding
    通过各种(II)β-甲酰基-5,10,15,20-的Pictet-Spengler反应,已经实现了β取代的吡咯吲哚[1,2-a]喹喔啉卟啉的便捷合成。四芳基卟啉和1-(2-基苯基)吡咯或2-(3-甲基-吲哚-1-基)-苯胺,在10 mol%对十二烷基苯磺酸作为布朗斯台德酸催化剂的情况下,在1,4-二恶烷中于25– 40°C,然后就地在室温下在高锰酸钾存在下氧化。此外,在0℃下用浓硫酸处理(II)卟啉后,以良好的产率获得了相应的游离碱卟啉类似物。通过使用乙酸乙酸插入属,这些游离碱卟啉以良好的产率提供了吡咯并[1,2-a]喹喔啉卟啉络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对新合成的卟啉进行了表征。这些吡咯并-和吲哚并[1,2-a]喹喔啉卟啉的初步光物理研究表明,与相应的内消旋-四苯基卟啉相比,由于扩展的π-共轭作用,它们的电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生了明显的红移。
  • 10.1021/id000649
    作者:Poddutoori, Prashanth K.、Pilkington, Melanie、Alberola, Antonio、Polo, Victor、Warren, John E.、Van Der Est, Art
    DOI:10.1021/id000649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