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H-Α-甲基-L-赖氨酸(BOC) | 1202003-44-8

中文名称
H-Α-甲基-L-赖氨酸(BOC)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L)-α-Me-Lys(Boc)-OH
英文别名
H-alpha-Me-Lys(Boc)-OH;(2S)-2-amino-2-methyl-6-[(2-methylpropan-2-yl)oxycarbonylamino]hexanoic acid
H-Α-甲基-L-赖氨酸(BOC)化学式
CAS
1202003-44-8
化学式
C12H24N2O4
mdl
——
分子量
260.334
InChiKey
UTZMJBPKJZXALK-LBPRGKR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8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3
  • 拓扑面积:
    102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5

安全信息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01+P312,P302+P352,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H-Α-甲基-L-赖氨酸(BOC)9-芴甲基-N-琥珀酰亚胺基碳酸酯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58.6 g的产率得到N6-[叔丁氧羰基]-N2-[芴甲氧羰基]-2-甲基-L-赖氨酸
    参考文献:
    名称:
    N-Fmoc-N′-Boc-α-甲基-L-赖氨酸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Fmoc‑N'‑Boc‑α‑甲基‑L‑赖氨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碱性试剂存在下,将化合物3和化合物6在溶剂中进行如下的反应,得到化合物4即可;所述的碱性试剂为氨基化碱金属盐。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高收率和高手性纯度得到产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公开号:
    CN114349712A
  • 作为产物:
    描述: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 氢气 作用下, 生成 H-Α-甲基-L-赖氨酸(BOC)
    参考文献:
    名称:
    Engineering strategy to improve peptide analogs: from structure-based computational design to tumor homing
    摘要:
    CREKA(Cys-Arg-Glu-Lys-Ala)能与肿瘤血管中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相关凝血浆蛋白结合(Simberg 等人,发表于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4:932-936, 2007),具有更强的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我们采用模拟退火和分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计算机建模,以设计有针对性的替代物,从而提高 CREKA 生物活性构象的稳定性。由于这种构象呈现出类似口袋的形状,Arg、Glu 和 Lys 的带电基团指向外侧,因此我们选择了 Arg、Glu 和 Lys 的非蛋白源氨基酸 α-甲基和 N-甲基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合理设计,将其加入到 CREKA 类似物中。根据建模预测,不同 CREKA 类似物的生物活性构象的稳定性与肿瘤荧光结果相吻合,肿瘤蓄积量随着稳定性的增加而增加。在此,我们报告了建模、合成过程以及用于测试类似物疗效和实用性的新生物检测方法。我们的研究结果综合展示了基于多学科合作的研究如何汇聚在一起,并带来有用的生物医学进步。
    DOI:
    10.1007/s10822-012-9623-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N-Fmoc-N′-Boc-α-甲基-L-赖氨酸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上海药坦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4276278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N‑Fmoc‑N'‑Boc‑α‑甲基‑L‑赖酸(以下简称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针对现有的N‑Fmoc‑N'‑Boc‑α‑甲基‑L‑赖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冗长、副产物含量高、收率低、生产安全性差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路线及制备方法:以1,4‑二碘丁烷为起始物料,与化合物3进行亲核取代生成化合物4,再与化合物2在KHMDS作用下,生成化合物5,然后经氢化还原脱除手性辅基与保护基,再上Fmoc保护得到化合物1,总收率52.6%。该路线经4步汇聚式合成得到N‑Fmoc‑N'‑Boc‑α‑甲基‑L‑赖酸,生产周期大幅缩短。该方法具备生产工艺步骤简单、收率高、副产物少、工艺安全性高、稳定性好以及绿色环保的优势。
  •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L)-Fmoc-α-Me-Lys(Boc)-OH via diastereoselective alkylation of oxazinone as a chiral auxiliary
    作者:Satendra S. Chauhan
    DOI:10.1016/j.tetlet.2009.09.148
    日期:2009.12
    Benzyl (2R,3S)-(-)-6-oxo-2,3-diphenyl-4-morpholinecarboxylate (4) was successively alkylated with methyl iodide and 1,4-diiodobutane using a base. In each alkylation step anti-alkylated product formed exclusively. The iodo group was displaced with azide, which served as a precursor for the side-chain amino function.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with concomitant cleavage of the chiral auxiliary afforded (L)-alpha-Me-Lys-OH (9) in a total of four steps in good yield. (L)-Fmoc-alpha-Me-Lys(Boc)-OH (16) was obtained from 9 via regioselective benzyloxycarbonylation. Alternately, (L)-Fmoc-alpha-Me-Lys(Boc)-OH (16) was obtained via Staudinger reduction of azide (8) in a total of six steps in good yield. (C) 2009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