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bis(dodecyloxy)-4,5-bis(ethynyl)benzene | 181144-6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bis(dodecyloxy)-4,5-bis(ethynyl)benzene
英文别名
1,2-bis(dodecycloxy)-4,5-diethynylbenzene
1,2-bis(dodecyloxy)-4,5-bis(ethynyl)benzene化学式
CAS
181144-61-6
化学式
C34H54O2
mdl
——
分子量
494.802
InChiKey
QSDJTTPVVIWMH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0.25
  • 重原子数:
    36.0
  • 可旋转键数:
    24.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1
  • 拓扑面积:
    18.4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hexyl-6-iodo-2,4(1H,3H)-pyrimidinedione1,2-bis(dodecyloxy)-4,5-bis(ethynyl)benzenecopper(l) iodide四(三苯基膦)钯三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51%的产率得到1,2-bis(dodecyloxy)-4,5-bis[(1-hexyluracil-6-yl)ethyn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碳纳米管可逆功能化的氢键超分子聚合物的模块化工程
    摘要:
    多壁碳纳米管 (MWCNT) 在非极性有机溶剂(CHCl(3)、CH(2)Cl(2) 和甲苯)中的 H 键驱动、非共价、可逆增溶/功能化已通过动态组合实现自组装和自组织过程导致超分子聚合物的形成,这些聚合物包裹在 MWCNTs 的外壁周围。为此,合成了在其末端具有互补识别位点的苯乙炔分子支架库。它们在 2,6-二(乙酰氨基)吡啶的 NH-N-NH (DAD) 功能和尿嘧啶衍生物的 CO-NH-CO (ADA) 酰亚胺基团之间表现出三重平行 H 键。这些残留物相对于彼此成 180°(线性系统)或 60°/120°(角模块)放置,以调整它们缠绕 MWCNT 的能力。分子动力学 (MD) 模拟表明,混合组件 MWCNT•[X•Y](n)(其中 X = 1a 或 1b -DAD- 和 Y = 2、3 或 4 -ADA-)的形成归因于碳材料的石墨壁与低聚亚苯基乙炔聚合物主链及其烷基之间的 π-π 和
    DOI:
    10.1021/ja2011516
  • 作为产物:
    描述:
    1,2-二(十二烷氧基)-4,5-二碘苯甲醇copper(l) iodide四(三苯基膦)钯三乙胺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3.0h, 生成 1,2-bis(dodecyloxy)-4,5-bis(ethynyl)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碳纳米管可逆功能化的氢键超分子聚合物的模块化工程
    摘要:
    多壁碳纳米管 (MWCNT) 在非极性有机溶剂(CHCl(3)、CH(2)Cl(2) 和甲苯)中的 H 键驱动、非共价、可逆增溶/功能化已通过动态组合实现自组装和自组织过程导致超分子聚合物的形成,这些聚合物包裹在 MWCNTs 的外壁周围。为此,合成了在其末端具有互补识别位点的苯乙炔分子支架库。它们在 2,6-二(乙酰氨基)吡啶的 NH-N-NH (DAD) 功能和尿嘧啶衍生物的 CO-NH-CO (ADA) 酰亚胺基团之间表现出三重平行 H 键。这些残留物相对于彼此成 180°(线性系统)或 60°/120°(角模块)放置,以调整它们缠绕 MWCNT 的能力。分子动力学 (MD) 模拟表明,混合组件 MWCNT•[X•Y](n)(其中 X = 1a 或 1b -DAD- 和 Y = 2、3 或 4 -ADA-)的形成归因于碳材料的石墨壁与低聚亚苯基乙炔聚合物主链及其烷基之间的 π-π 和
    DOI:
    10.1021/ja201151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rylene Ethynylene Macrocycles with Intramolecular π−π Stacking
    作者:Shusen Chen、Qifan Yan、Tian Li、Dahui Zhao
    DOI:10.1021/ol101914f
    日期:2010.11.5
    Arylene ethynylene macrocycles containing 9,10-anthrylene or 1,4-naphthylene units were synthesized. In chloroform, significant resonance upfield shifting was observed with beta-protons of anthrylene and naphthylene in NMR spectra. This was considered to result from partial stacking of these aromatic units intramolecularly, driven by attractive pi-pi interactions. DFT calculations supported the proposed intramolecular stacking motif. Moreover, a liquid-crystal phase was exhibited by the anthrylene-containing macrocycle, by virtue of the unique discotic shape.
  • Folding a Conjugated Chain: Oligo(<i>o</i>-phenyleneethynylene-<i>alt</i>-<i>p</i>-phenyleneethynylene)
    作者:Ningbo Zhu、Wei Hu、Shuliang Han、Qi Wang、Dahui Zhao
    DOI:10.1021/ol801677s
    日期:2008.10.2
    An oligo(o-phenyleneethynylene-alt-p-phenyleneethynylene) was synthesized to create a conjugated molecule capable of adopting a helical secondary structure. A special feature of such a folded molecule is that the effective directions of energy/charge transport via covalent conjugation and through pi-pi stacking are converged to be along the helix axis. The transition from random conformations to the helix, driven by solvophobic and aromatic stacking interactions, was controlled by solvent properties. UV-vi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es gave supportive evidence for the folding process.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