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pyridyl)-5-bromo-4-methylthiazole | 850245-4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pyridyl)-5-bromo-4-methylthiazole
英文别名
4-methyl-5-bromo-2-(2'-pyridyl)thiazole;2-(5-Bromo-4-methyl-1,3-thiazol-2-yl)pyridine;5-bromo-4-methyl-2-pyridin-2-yl-1,3-thiazole
2-(2'-pyridyl)-5-bromo-4-methylthiazole化学式
CAS
850245-47-5
化学式
C9H7BrN2S
mdl
MFCD19358900
分子量
255.138
InChiKey
YZMFMRJEMAPOC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1
  • 拓扑面积:
    5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全氟环戊烯2-(2'-pyridyl)-5-bromo-4-methylthiazole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乙醚正己烷 为溶剂, 反应 0.25h, 以62%的产率得到1,2-bis[4'-methyl-2'-(2''-pyridyl)thiazolylt]perfluorocyclopente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两种新的具有螯合位点的1,2-双(噻唑基)全氟环戊烯的合成和光致变色
    摘要:
    两个新 的二噻唑基醚1a {1,2-双[5'-甲基-2'-(2''-吡啶基)噻唑基]全氟 环戊烯}和2a {1,2-双[4'-甲基-2'-(2合成了'''-吡啶基)噻唑基]全氟环戊烯}。它们的光致变色行为已经在溶液中以及在结晶相中进行了充分研究。它们显示出抗疲劳和热不可逆的光致变色反应,其中超过80%的闭环形式(分别为1b和2b)处于光平稳状态。在紫外线照射下,1a的无色溶液变成紫色,而2a溶液的黄色变得更浓。他们之间的明显差异电子吸收光谱通过DFT计算重现。最后,尽管在结构上密切相关,但只有1a在结晶相中显示出光致变色,而2a显示出溶液中荧光的可逆光调制。
    DOI:
    10.1039/b409274k
  • 作为产物:
    描述:
    4-methyl-2-(2-pyridinyl)thiazole 作用下, 以 氯仿乙腈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90%的产率得到2-(2'-pyridyl)-5-bromo-4-methylth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两种新的具有螯合位点的1,2-双(噻唑基)全氟环戊烯的合成和光致变色
    摘要:
    两个新 的二噻唑基醚1a {1,2-双[5'-甲基-2'-(2''-吡啶基)噻唑基]全氟 环戊烯}和2a {1,2-双[4'-甲基-2'-(2合成了'''-吡啶基)噻唑基]全氟环戊烯}。它们的光致变色行为已经在溶液中以及在结晶相中进行了充分研究。它们显示出抗疲劳和热不可逆的光致变色反应,其中超过80%的闭环形式(分别为1b和2b)处于光平稳状态。在紫外线照射下,1a的无色溶液变成紫色,而2a溶液的黄色变得更浓。他们之间的明显差异电子吸收光谱通过DFT计算重现。最后,尽管在结构上密切相关,但只有1a在结晶相中显示出光致变色,而2a显示出溶液中荧光的可逆光调制。
    DOI:
    10.1039/b409274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thiazolylethene-based molecular switches fo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and fluorescence: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ligating properties
    作者:Marion Giraud、Anne Léaustic、Régis Guillot、Pei Yu、Pascal G. Lacroix、Keitaro Nakatani、Robert Pansu、François Maurel
    DOI:10.1039/b704806h
    日期:——
    Two photochromic dithiazolylethene-based derivatives (1a and 2a) incorporating a push–pull structural motif D–π–A are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The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which reversibly modif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lectron donor and acceptor, result in simultaneous and effective photo-modulations of their NLO and fluorescent properties. The photo-switchable NLO behaviors are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by performing INDO calculations. The presence of chelating sites in 2a allows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metal complexes: Cu(hfac)2·2a, Mn(hfac)2·2a and Ag(2a)2CF3SO3. Their crystal structures are determined.
    合成了两个基于二氮杂乙烯的具有推-拉结构特征的衍生化合物(1a和2a),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光化学反应能够可逆地改变电子供体和受体之间的连接,从而同时有效地调节其非线性光学(NLO)和荧光性能。通过执行INDO计算,理论上研究了光控开关的非线性光学行为。2a中存在配位位点,使得可以合成各种属配合物:Cu(hfac)2·2a、Mn(hfac)2·2a和Ag(2a)2CF3SO3。它们的晶体结构被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