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常组成和温度下,通过质量密度测量研究了两组特定溶质对胶束大小和胶束形状的相对改变。第一组溶质:苯酚、苯、环己醇和环己烷,在相同主相中测得的质量密度变化顺序为:苯酚 > 环己醇 > 苯 > 环己烷。溶质对主相质量密度的贡献被解释为溶质的亲水基团和疏水部分与主相胶束相应区域相互作用的能力。第二组是由外消旋两性混合物及其对映体组成:丝氨酸和丙氨酸的癸酯和十二酯。研究发现,当向列相的外消旋两性取代为其L-异构体时,丝氨酸相的质量密度增加,而丙氨酸相的质量密度减小。这些现象被证明是由外消旋向列相和固有手性向列相中头部基团的特定排列引起的。此外,根据非手性/诱导手性向列相与外消旋/固有手性向列相之间的质量密度差异,可以区分诱导手性向列相和固有手性向列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