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ethyl <2,3-(13)C2>succinate | 83682-12-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ethyl <2,3-(13)C2>succinate
英文别名
diethyl [2,3-13C2]succinate;diethyl (2,3-(13)C2)succinate;diethyl (2,3-13C2)butanedioate
diethyl <2,3-(13)C2>succinate化学式
CAS
83682-12-6
化学式
C8H14O4
mdl
——
分子量
176.175
InChiKey
DKMROQRQHGEIOW-MPOCSFTD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52.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ethyl <2,3-(13)C2>succinate碘甲烷lithium diisopropyl a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0.75h, 以0.16 g的产率得到diethyl 2-methyl[2,3-13C2]succi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2,3-13C2-2,5-环己二烯基]泛醌3的合成
    摘要:
    [2,3- 13 C 2 ]琥珀酸二乙酯是在CuBr 2 存在下通过乙基硫代[2-13 C]乙酸酯氧化二聚反应制备的。其二烯醇化物用二异丙基氨基锂(LDA)生成并用CH 3 I甲基化以提供2-甲基[2,3-13 C 2 ]琥珀酸二乙酯,其通过酸水解得到相应的标记酸。后者用SOCl 2 处理提供2-甲基[2,3-13 C 2 ]琥珀酸酐。该酸酐在乙腈中用 Et 3 N、ZnCl 2 和三甲基氯硅烷处理后得到 2,5-双(三甲基甲硅烷氧基)-3-甲基 [3,4 13 C 2 ] 呋喃,其与三氯乙烯进行 Diels Alder 反应,产生2,3-二氯-5-甲基[5,6- 13 C 2 ] 1,4-苯醌,其依次通过已知程序转化为[2,3- 13 C 2 -2,5-环己二烯基] 3.泛醌
    DOI:
    10.1002/(sici)1099-1344(199807)41:7<657::aid-jlcr110>3.0.co;2-e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2,3-13C2-2,5-环己二烯基]泛醌3的合成
    摘要:
    [2,3- 13 C 2 ]琥珀酸二乙酯是在CuBr 2 存在下通过乙基硫代[2-13 C]乙酸酯氧化二聚反应制备的。其二烯醇化物用二异丙基氨基锂(LDA)生成并用CH 3 I甲基化以提供2-甲基[2,3-13 C 2 ]琥珀酸二乙酯,其通过酸水解得到相应的标记酸。后者用SOCl 2 处理提供2-甲基[2,3-13 C 2 ]琥珀酸酐。该酸酐在乙腈中用 Et 3 N、ZnCl 2 和三甲基氯硅烷处理后得到 2,5-双(三甲基甲硅烷氧基)-3-甲基 [3,4 13 C 2 ] 呋喃,其与三氯乙烯进行 Diels Alder 反应,产生2,3-二氯-5-甲基[5,6- 13 C 2 ] 1,4-苯醌,其依次通过已知程序转化为[2,3- 13 C 2 -2,5-环己二烯基] 3.泛醌
    DOI:
    10.1002/(sici)1099-1344(199807)41:7<657::aid-jlcr110>3.0.co;2-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acrolide biosynthesis—II
    作者:David E. Cane、Heinz Hasler、Paul B. Taylor、Tzyy-Chyau Liang
    DOI:10.1016/s0040-4020(01)88655-5
    日期:1983.1
    established the presence of excess 18O at C- 1, 3, 5, 9, 11, and 13 in both erythromycins A and B, as evidenced by the corresponding isotopically shifted 13C18O peaks. These results establish that in the biosynthesis of erythromycin all the O atoms of the initial aglycone, 6-deoxyerythronolide B (3) originate directly from propionate.
    的[1-喂养13 C]丙酸到链霉菌的培养物中得到红霉素和阿乙标记在C-1,3,5,7,9,11,和13,通过所确立13种Ç NMR的衍生2'分析-苯甲酸酯。掺入[2- 13 C]标记的丙酸C-2,4,6,8,10,12,和20,同时乙基[2,3-的喂养13 Ç 2 ]酯,琥珀酸的[2,2的体内前体' -13 C 2 ]甲基丙二酸酯在标记的红霉素A和B苯甲酸酯光谱中产生7对增强和偶合双峰,随后引入[1- 18 O2,1-13 C]丙酸酯和13 C NMR分析确定了红霉素A和B中C-1、3、5、9、11和13处都存在过量18 O ,这由相应的同位素位移的13 C 18 O峰证明了这一点。。这些结果表明,在红霉素生物合成中,最初的糖苷配基6-脱氧赤藓醇B(3)的所有O原子直接源自丙酸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