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1H-benzimidazol-2-yl)phenyl)niacinamide | 396719-06-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1H-benzimidazol-2-yl)phenyl)niacinamide
英文别名
N-[2-(1H-benzimidazol-2-yl)phenyl]pyridine-3-carboxamide
N-(2-(1H-benzimidazol-2-yl)phenyl)niacinamide化学式
CAS
396719-06-5
化学式
C19H14N4O
mdl
——
分子量
314.346
InChiKey
XHRDGOJBLYZWI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70.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sodium hydroxy(2-nitrophenyl)methanesulfonate 在 tin(II) chloride dihdyrate 、 O-(benzotriazol-1-yl)-N,N,N',N'-tetramethyluronium tetrafluoroborat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5h, 生成 N-(2-(1H-benzimidazol-2-yl)phenyl)niaci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含苯并咪唑部分的吡唑羧酰胺和烟酰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抗真菌活性和3D-QSAR研究†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有苯并咪唑部分的新型吡唑羧酰胺和烟酰胺衍生物,作为抗真菌候选药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FTIR,1 H NMR,13 C NMR,HRMS和元素分析技术进行了表征。化合物T1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确认。在体外评估了目标化合物对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灰葡萄孢,立枯根瘤菌,禾谷镰刀菌和黑斑病菌)的抗真菌活性。)通过菌丝体生长抑制方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一些化合物对显示出良好的抗真菌活性灰霉病以100μgML -1相比其他三个真菌。为了更好地探索结构-活性关系(SAR),测定并评估了目标化合物对灰葡萄孢的EC 50值。随后,基于被测化合物对灰葡萄孢的抑制活性,使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技术进行了3D定量结构-活性关系(3D-QSAR)研究。分子建模结果显示具有交叉验证的q 2的良好预测能力和非交叉验证的r 2值分别为0.578和0.850。
    DOI:
    10.1039/c8nj05150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sign, synthesis,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3D-QSAR study of novel pyrazole carboxamide and niacinamide derivatives containing benzimidazole moiety
    作者:Wei-Jie Si、Xiao-Bin Wang、Min Chen、Meng-Qi Wang、Ai-Min Lu、Chun-Long Yang
    DOI:10.1039/c8nj05150j
    日期:——
    series of novel pyrazole carboxamide and niacinamide derivatives containing a benzimidazole moiety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s antifungal candidate agents. All target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1H NMR, 13C NMR, HRM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echniques. The structure of compound T1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the target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有苯并咪唑部分的新型吡唑羧酰胺和烟酰胺衍生物,作为抗真菌候选药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FTIR,1 H NMR,13 C NMR,HRMS和元素分析技术进行了表征。化合物T1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进一步确认。在体外评估了目标化合物对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灰葡萄孢,立枯根瘤菌,禾谷镰刀菌和黑斑病菌)的抗真菌活性。)通过菌丝体生长抑制方法。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一些化合物对显示出良好的抗真菌活性灰霉病以100μgML -1相比其他三个真菌。为了更好地探索结构-活性关系(SAR),测定并评估了目标化合物对灰葡萄孢的EC 50值。随后,基于被测化合物对灰葡萄孢的抑制活性,使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技术进行了3D定量结构-活性关系(3D-QSAR)研究。分子建模结果显示具有交叉验证的q 2的良好预测能力和非交叉验证的r 2值分别为0.578和0.85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