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8,9-dibromo-1-formyl-5-(pentafluorophenyl)dipyrromethane | 1349191-70-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8,9-dibromo-1-formyl-5-(pentafluorophenyl)dipyrromethane
英文别名
——
8,9-dibromo-1-formyl-5-(pentafluorophenyl)dipyrromethane化学式
CAS
1349191-70-3
化学式
C16H7Br2F5N2O
mdl
——
分子量
498.044
InChiKey
GOCIRVPADSABJ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56
  • 重原子数:
    26.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48.65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从头合成和组装自组装绿体细菌叶绿素的类似物†
    摘要:
    绿色细菌中的天然光合色素细菌叶绿素c,d和e进行自组装,以形成称为有叶体的有组织的天线系统,该系统收集光子并将产生的激发能集中到反应中心。拟绿体功能的模仿是超分子化学和人工光合作用中的核心问题,可能与光合作用激发的太阳能电池的设计有关。制备人工脂质体的主要挑战仍然是适当色素的合成(二氢卟酚)配备了一组官能团,这些官能团适合指导组装并确保有效的能量传递。先前的方法需要从叶绿素开始衍生化卟啉或半合成。本文报道了第三种方法,即从头合成大环化合物,该大环化合物与叶绿体细菌叶绿素具有相同的烃骨架。Zn(II)3-(1-羟乙基)-10-芳基-13 1-氧代邻苯二酚(芳基由苯基,三甲苯基或五氟苯基组成)的合成需要3,13-二乙酰基-10-选择性溴化芳基氯,钯催化的13 1-氧代oph碱的形成,并使用BH 3 · t BuNH选择性还原3-乙酰基2。每个大环在吡咯啉环中都含有双甲基二甲基基团,以提供不定式脱氢的稳定性。还已经制备了Zn(
    DOI:
    10.1039/c1nj20611g
  • 作为产物:
    描述:
    1-formyl-5-(pentafluorophenyl)dipyrromethane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54%的产率得到8,9-dibromo-1-formyl-5-(pentafluorophenyl)dipyrromet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从头合成和组装自组装绿体细菌叶绿素的类似物†
    摘要:
    绿色细菌中的天然光合色素细菌叶绿素c,d和e进行自组装,以形成称为有叶体的有组织的天线系统,该系统收集光子并将产生的激发能集中到反应中心。拟绿体功能的模仿是超分子化学和人工光合作用中的核心问题,可能与光合作用激发的太阳能电池的设计有关。制备人工脂质体的主要挑战仍然是适当色素的合成(二氢卟酚)配备了一组官能团,这些官能团适合指导组装并确保有效的能量传递。先前的方法需要从叶绿素开始衍生化卟啉或半合成。本文报道了第三种方法,即从头合成大环化合物,该大环化合物与叶绿体细菌叶绿素具有相同的烃骨架。Zn(II)3-(1-羟乙基)-10-芳基-13 1-氧代邻苯二酚(芳基由苯基,三甲苯基或五氟苯基组成)的合成需要3,13-二乙酰基-10-选择性溴化芳基氯,钯催化的13 1-氧代oph碱的形成,并使用BH 3 · t BuNH选择性还原3-乙酰基2。每个大环在吡咯啉环中都含有双甲基二甲基基团,以提供不定式脱氢的稳定性。还已经制备了Zn(
    DOI:
    10.1039/c1nj20611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xpanding π-Conjugation in Chlorins Using Ethenyl Linker
    作者:Adam Meares、Ganga Viswanathan Bhagavathy、Shannon R. Zik、Thomas Gallagher、Marcin Ptaszek
    DOI:10.1021/acs.joc.8b01186
    日期:2018.8.17
    when an ethenyl linker is connected at the β-position of chlorin it provides stronger electronic conjugation than an ethynyl one, which is manifested by a greater bathochromic shift of the longest wavelength absorption (Qy) and emission bands. Stronger electronic coupling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for dyads, where ethenyl-linked dyad exhibits a strong near-IR absorption band emission (λabs = 707 nm, λem
    已经准备了一系列二氢卟单体和二元化合物,以研究乙烯基乙炔基连接体对所得衍生物的电子共轭和光学性质的影响。苯乙烯取代的二氢卟可以通过Heck反应或微波辅助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制备,而β-β乙烯基连接的二元化合物是通过微波辅助的烯烃复分解反应从相应的乙烯基取代的二氢卟单体合成的。已经发现,当乙二烯连接基连接在二氢卟的β-位上时,它提供比乙炔基更强的电子共轭作用,这表现为最长波长吸收(Q y)有更大的红移。)和发射波段。强电子耦合为成对层,其中乙烯基联成对表现出强的近IR吸收带发射(λ特别明显ABS = 707纳米,λ EM = 712纳米,Φ ˚F = 0.45),相对于深红色的吸收和相应乙炔基联二分体的发射(λ ABS = 689纳米,λ EM = 691纳米,Φ ˚F = 0.48)。还讨论了乙烯基连接的二重体与单线态氧的反应性。此处报道的结果为深红色和近红外吸收并强烈释放的二氢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