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homononactic acid | 198694-66-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homononactic acid
英文别名
(2S,3S,6R,8S)-Homononactinsaeure;(2S)-2-[(2S,5R)-5-[(2S)-2-hydroxybutyl]oxolan-2-yl]propanoic acid
homononactic acid化学式
CAS
198694-66-5
化学式
C11H20O4
mdl
——
分子量
216.277
InChiKey
HTCUURQJNZBKIA-QEYWKRM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2
  • 重原子数:
    15.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1
  • 拓扑面积:
    66.76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homononactic acid4-二甲氨基吡啶potassium hydrogencarbonat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2R,3S,6R,8S)-Homononactinsaeure-benzylester-8-mesylat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e von (+)- und (-)-Homononactinsäure. Totalsynthese des Makrotetrolids Tetranactin durch "Reverse Coupe du Roi ". Strukturvorschlag für Isodinactin
    摘要:
    以2-锂硫基-5-乙烯基呋喃和(S)-(-)-乙基环氧乙烷的反应为起始点,分别经过4步和6步合成(-)-和(+)-高月桂酸。通过区域特异性氧化反应将乙烯基转化为支链醛。呋喃环氧化成羧酸、酯化和氢化形成四种均壬酸甲酯的非对映体。其中两种异构体直接用于四联菌素的合成,其他异构体可以通过差向异构化和分离进行回收。非手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两分子手性 (+)-高单酰基-(-)-高单酰基通过酰基氯形成酯并随后通过(活性)硫代羧酸 S-(3-氰基-4,6-) 内酯化而构建。二甲基-2-吡啶基)酯。通过比较天然来源的九乙酸甲酯和高九乙酸甲酯与光学纯合成化合物的旋光度,校正了异丁酸的结构。
    DOI:
    10.1055/s-1986-31846
  • 作为产物:
    描述:
    2-[5-((S)-2-Hydroxy-butyl)-furan-2-yl]-propionic acid 在 Rh/Al2O3 氢氧化钾氢气 作用下, 以 甲醇乙醚 为溶剂, 25.0 ℃ 、354.64 kPa 条件下, 反应 18.17h, 生成 homononact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e von (+)- und (-)-Homononactinsäure. Totalsynthese des Makrotetrolids Tetranactin durch "Reverse Coupe du Roi ". Strukturvorschlag für Isodinactin
    摘要:
    以2-锂硫基-5-乙烯基呋喃和(S)-(-)-乙基环氧乙烷的反应为起始点,分别经过4步和6步合成(-)-和(+)-高月桂酸。通过区域特异性氧化反应将乙烯基转化为支链醛。呋喃环氧化成羧酸、酯化和氢化形成四种均壬酸甲酯的非对映体。其中两种异构体直接用于四联菌素的合成,其他异构体可以通过差向异构化和分离进行回收。非手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两分子手性 (+)-高单酰基-(-)-高单酰基通过酰基氯形成酯并随后通过(活性)硫代羧酸 S-(3-氰基-4,6-) 内酯化而构建。二甲基-2-吡啶基)酯。通过比较天然来源的九乙酸甲酯和高九乙酸甲酯与光学纯合成化合物的旋光度,校正了异丁酸的结构。
    DOI:
    10.1055/s-1986-3184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 and (–)-homononactic acid from (S)-1,2-epoxybutane. Total synthesis of tetranactin by ‘reverse coupe du roi’
    作者:Ulrich Schmidt、Jürgen Werner
    DOI:10.1039/c39860000996
    日期:——
    The synthesis of (+)- and ()-homononactic acid was achieved in 6 steps and 4 steps respectively starting with the reaction of 2-lithium-5-vinylfuran and (S)-()-1,2-epoxybutane; both enantiomers were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hiral macrolide antibiotic tetranactin by esterification and subsequent lactonisation with the thiolester of 3-cyano-4,6-dimethyl-2-thiopyridone.
    从(2-)-5-乙烯基呋喃和(S)-(-)-1,2-环氧丁烷的反应开始,分别通过6个步骤和4个步骤完成了(+)-和(-)-高纯酸的合成。两种对映异构体均通过酯化和随后与3-基-4,6-二甲基-2-吡啶酮的巯基酯进行内酯化而用于非手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羟肌动蛋白的构建。
  • Synthesis of (+)-Homononactic Acid via Iodoetherification
    作者:Hiromasa Kiyota、Masaki Abe、Yukie Ono、Takayuki Oritani
    DOI:10.1055/s-1997-1547
    日期:1997.9
    (+)-Homononactic acid, one of the monomers of polynactin, and its 8-epimer were synthesized. The key step was cis-selective iodoetherification of the enone or the α-silyloxyolefin intermediates constructed with Wittig-Horner or Julia coupling reactions, respectively.
    合成了聚乳酸的单体之一(+)-Homomonic酸及其8-异构体。关键步骤是对采用Wittig-Horner或Julia偶联反应构建的烯酮或α-氧烯中间体进行顺式选择的醚化反应。
  • Secondary Metabolites with Cytotoxic Activities from Streptomyces sp. BM-8 Isolated from the Feces of Equusquagga
    作者:Shengsheng Lu、Jianan Hu、Xi Xie、Runhong Zhou、Fangfang Li、Ruifeng Huang、Jian He
    DOI:10.3390/molecules26247556
    日期:——
    A new aliphatic acid, compound 1, together with six known metabolites, including nonactic acid (2), homononactic acid (3), ethyl homononactate (4), homononactylhomononactate (5), valinomycin (6), and cyclo-(Pro-Leu) (7), was isolated from the culture broth of Streptomyces sp. BM-8, an actinobacterial strain isolated from the feces of Equus quagga.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established
    一种新的脂肪酸,化合物1,以及六种已知代谢物,包括壬酸 ( 2 )、高壬酸 ( 3 )、高壬酸乙酯 ( 4 )、高壬基单乙酸 ( 5 )、缬氨霉素 ( 6 ) 和环-(Pro-Leu ) ( 7 ),从Streptomyces sp.的培养液中分离出来。BM-8,一种从Equus quagga粪便中分离出来的放线菌菌株. 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是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包括 1D 和 2D 核磁共振光谱 (NMR))以及 HR-ESI-MS 光谱法和化学生物分析来确定的。此外,合成了一系列壬酸和高壬酸 (8-21 )的类似物。用 MTT 法测试了1-21对一组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例如 HT- 29 、MCF-7、A375 和 K562。此外,细胞毒性测试表明,与缬氨霉素相比, 1对一组癌细胞的细胞毒性较小 ( 6 )。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顺式-4-氨基-四氢呋喃-3-醇 顺-4-(氨基甲基)氧杂-3-醇 钨,三氯羰基二(四氢呋喃)- 苏-4-羟基-5-甲氧基-3-甲基四氢呋喃-3-甲醇 艾瑞布林中间体 甲基噁丙环聚合噁丙环,醚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2:1) 甲基[(氧杂戊-3-基)甲基]胺盐酸盐 甲基NA酸酐 甲基3-脱氧-D-赤式-呋喃戊糖苷 甲基2,5-脱水-3-脱氧-4-O-甲基戊酮酸酯 甲基-2,3-二脱氧-3-氟-5-O-新戊酰基-alpha-D-赤式戊呋喃糖苷 甲基(2S,5R)-5-(氯乙酰基)四氢-2-呋喃羧酸酯 甲基(2R,5S)-5-(氯乙酰基)四氢-2-呋喃羧酸酯 甲基(1S)-3-硝基-7-氧杂双环[2.2.1]庚烷-2-羧酸酯 球二孢菌素 环戊二烯基二羰基(四氢呋喃)铁(II)四氟硼酸 环十二碳六烯并[c]呋喃-1,1,3,3-四甲腈,十二氢- 环丁基-n-((四氢呋喃-2-基)甲基)甲胺 溴化镧水合物 溴三羰基(四氢呋喃)r(I)二聚体 氯化镁四氢呋喃聚合物 氯化锌四氢呋喃配合物(1:2) 氯化铪(IV)四氢呋喃络合物 氯化钴四氢呋喃聚合物 氯化钪四氢呋喃配合物 氨基甲酸,四氢-3,5-二甲基-3-呋喃基酯 正丁基(3-氰基氧杂-3-基)氨基甲酸酯 四氯化铀(四氢呋喃)3 四氢糠醇氧化钡 四氢糠基乙烯基醚 四氢呋喃钠 四氢呋喃钛酸钡(IV) 四氢呋喃溴化镁 四氢呋喃基-2-乙基酮 四氢呋喃-3-羰酰氯 四氢呋喃-3-磺酰氯 四氢呋喃-3-硼酸 四氢呋喃-3-乙酸 四氢呋喃-3,3,4,4-D4 四氢呋喃-2-羧酸-(2-乙基己基酯) 四氢呋喃-2-甲酸 (3-甲基氨基丙基)酰胺 四氢呋喃-2'-基醚 四氢-N-(3-氰基丙基)-N-甲基呋喃甲酰胺 四氢-N,N-二甲基-2-呋喃甲胺 四氢-5-甲基-5-(4-甲基-3-戊烯基)-2-呋喃醇 四氢-3-甲基-3-羟基呋喃 四氢-3-甲基-3-呋喃羧酸 四氢-3-呋喃羧酰胺 四氢-3-呋喃甲酰肼 四氢-3-呋喃基氰基乙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