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chlorosulfonylphenyl)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 494751-94-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chlorosulfonylphenyl)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methyl-4-(4-(chlorosulfonyl)phenyl)butanoate;Methyl 4-(4-chlorosulfonylphenyl)butanoate;methyl 4-(4-chlorosulfonylphenyl)butanoate
4-(4-chlorosulfonylphenyl)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494751-94-9
化学式
C11H13ClO4S
mdl
——
分子量
276.741
InChiKey
VJLZCCOUCOEFO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68.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4-chlorosulfonylphenyl)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碳酸氢钠N,N'-羰基二咪唑 、 lith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9.5h, 生成 N,N-dimethyl-4-(3-(3-phenyl-1,2,4-oxadiazol-5-yl)propyl)benzenesulfo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苯基烷基恶二唑类新型心肌肌球蛋白激活剂的探索
    摘要:
    为了探索新型的心肌肌球蛋白活化剂,已经制备了一系列的二苯烷基取代的1,3,4-恶二唑和1,2,4-恶二唑,并在体外测试了心脏肌球蛋白ATP酶的活化。在所有情况下,在恶二唑核和苯环之一之间的三个碳间隔基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在1,3,4-恶二唑的情况下,恶二唑核与其他苯环之间的零至两个碳间隔是有利的。苯环可以被环己基部分取代。在1,2,4-恶二唑的情况下,恶二唑与其他苯环之间的零或一个碳间隔基是有利的。在2氢键供体(NH)基团的引入第二1,3,4-恶二唑的位置增强了活性。两种恶二唑均不能耐受任何一个苯环上的取代或苯环上的取代成其他杂环。所制备的恶二唑在平滑肌和骨骼肌上显示出对心肌的选择性激活。
    DOI:
    10.1016/j.bmcl.2018.06.031
  • 作为产物:
    描述:
    4-苯丁酸甲酯氯磺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4-(4-chlorosulfonylphenyl)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二苯基烷基恶二唑类新型心肌肌球蛋白激活剂的探索
    摘要:
    为了探索新型的心肌肌球蛋白活化剂,已经制备了一系列的二苯烷基取代的1,3,4-恶二唑和1,2,4-恶二唑,并在体外测试了心脏肌球蛋白ATP酶的活化。在所有情况下,在恶二唑核和苯环之一之间的三个碳间隔基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在1,3,4-恶二唑的情况下,恶二唑核与其他苯环之间的零至两个碳间隔是有利的。苯环可以被环己基部分取代。在1,2,4-恶二唑的情况下,恶二唑与其他苯环之间的零或一个碳间隔基是有利的。在2氢键供体(NH)基团的引入第二1,3,4-恶二唑的位置增强了活性。两种恶二唑均不能耐受任何一个苯环上的取代或苯环上的取代成其他杂环。所制备的恶二唑在平滑肌和骨骼肌上显示出对心肌的选择性激活。
    DOI:
    10.1016/j.bmcl.2018.06.03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강심 활성을 갖는 화합물 및 이를 함유하는 심부전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학적 조성물
    申请人:The Industry & Academic Cooperation in Chungnam National University (IAC) 충남대학교산학협력단(220040084104) BRN ▼314-82-09264
    公开号:KR20160108281A
    公开(公告)日:2016-09-19
    본 발명은 강심 활성을 지니는 화합물 및 이를 함유하는 약학적 조성물을 개시하며, 본 발명에 따른 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조성물은 심부전의 예방 및 치료에 유용하다.
    本发明揭示了具有强心活性的化合物及含有该化合物的药学组合物,根据本发明含有该化合物的组合物对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是有益的。
  • A Resin-Linker-Vector Approach to Radio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sup>18</sup>F: Application in the Synthesis of<i>O</i>-(2-[<sup>18</sup>F]-Fluoroethyl)-<scp>L</scp>-tyrosine
    作者:Amy C. Topley、Valerio Isoni、Thomas A. Logothetis、Duncan Wynn、Harry Wadsworth、Alex M. R. Gibson、Imtiaz Khan、Neil J. Wells、Cécile Perrio、Richard C. D. Brown
    DOI:10.1002/chem.201202474
    日期:2013.1.28
    (4‐chlorosulfonylphenyl)alkanoate esters, exploiting a lipase‐catalysed chemoselective carboxylic ester hydrolysi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sulfonate ester as a key step. The linker‐vector systems were attached to aminomethyl polystyrene resin through amide bond formation to give RLVs 8 a–c with acetate, butyrate and hexanoate spacers, which were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agic‐angle spinning (MAS) NMR spectroscopy
    描述了一种树脂-载体-载体(RLV)策略,用于放射性合成包含放射性核素18 F的示踪剂分子,当聚苯乙烯键合的芳基磺酸盐接头被[ 18 F]-离子亲核取代后,该标记的载体就会释放到溶液中。在(4-磺酰基苯基)链烷酸酯的溶液中组装了三个包含不同烷基间隔基团的模型连接子-载体分子7 a – c,这是在脂酸酯存在下利用脂肪酶催化的化学选择性羧酸解作为关键步骤。连接子-载体系统通过酰胺键形成与基甲基聚苯乙烯树脂连接,得到RLV 8 a – c带有乙酸根,丁酸根和己酸根间隔基,这是通过使用魔角旋转(MAS)NMR光谱进行表征的。进行化反应时,在NMR动力学研究中,含有较长间隔基的RLV 8a,  b在释放化模型载体(4-丁基)苯基氨基甲酸叔丁酯(9)方面更有效,并且放射化学收率更高。 (RCY≈60%)为18 F标记的载体。该方法应用于放射性药物O-(2- [ 18 [ F] -乙基]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