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1-(4-(benzo[d][1,3]dioxol-5-yl)piperazin-1-yl)-3-phenylpropan-2-amine | 1177911-87-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1-(4-(benzo[d][1,3]dioxol-5-yl)piperazin-1-yl)-3-phenylpropan-2-amine
英文别名
(2S)-1-[4-(1,3-benzodioxol-5-ylmethyl)piperazin-1-yl]-3-phenylpropan-2-amine
(S)-1-(4-(benzo[d][1,3]dioxol-5-yl)piperazin-1-yl)-3-phenylpropan-2-amine化学式
CAS
1177911-87-3
化学式
C21H27N3O2
mdl
——
分子量
353.464
InChiKey
ASNCUFSTPFSKKR-IBGZPJM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5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氯喹类似物作为抗疟剂的合成,生物学评估和分子建模研究。
    摘要:
    在重点研究中,我们设计,合成和生物评估了手性共轭新氯喹(CQ)类似物,并用取代的哌嗪作为抗疟剂。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化合物7c表现出有效的活性(体外50%抑制浓度,菌株3D7的抑制浓度为56.98 nM,菌株K1的抑制浓度为97.76 nM;在体内的选择性指数[最高剂量为12.5 mg / kg [体重],3,510)作为新型抗疟药物。其他化合物(化合物6b,6d,7d,7h,8c,8d,9a和9c)也显示出对CQ敏感菌株(3D7)的中等活性,并且对恶性疟原虫的CQ抗性菌株(K1)的活性更高。 ,我们对手性CQ类似物的所有内部数据集(168个分子)进行了对接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以解释构效关系(SAR)。我们的新发现指定了与血红素侧链的H键相互作用对生物活性的重要性。此外,针对3D7菌株的3D-QSAR研究表明,CQ类似物的有利位置和不利位置会引入空间,疏水和正电基团,以提高抗疟活性。
    DOI:
    10.1128/aac.02347-1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氯喹类似物作为抗疟剂的合成,生物学评估和分子建模研究。
    摘要:
    在重点研究中,我们设计,合成和生物评估了手性共轭新氯喹(CQ)类似物,并用取代的哌嗪作为抗疟剂。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化合物7c表现出有效的活性(体外50%抑制浓度,菌株3D7的抑制浓度为56.98 nM,菌株K1的抑制浓度为97.76 nM;在体内的选择性指数[最高剂量为12.5 mg / kg [体重],3,510)作为新型抗疟药物。其他化合物(化合物6b,6d,7d,7h,8c,8d,9a和9c)也显示出对CQ敏感菌株(3D7)的中等活性,并且对恶性疟原虫的CQ抗性菌株(K1)的活性更高。 ,我们对手性CQ类似物的所有内部数据集(168个分子)进行了对接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以解释构效关系(SAR)。我们的新发现指定了与血红素侧链的H键相互作用对生物活性的重要性。此外,针对3D7菌株的3D-QSAR研究表明,CQ类似物的有利位置和不利位置会引入空间,疏水和正电基团,以提高抗疟活性。
    DOI:
    10.1128/aac.02347-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ighly enantio- and dia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α-trifluoromethyldihydropyrans using a novel bifunctional piperazine-thiourea catalyst
    作者:Peng Li、Zhuo Chai、Sheng-Li Zhao、Ying-Quan Yang、Hai-Feng Wang、Chang-Wu Zheng、Yue-Peng Cai、Gang Zhao、Shi-Zheng Zhu
    DOI:10.1039/b915210e
    日期:——
    The first enantioselective Michael addition of alpha-cyanoketones to alpha,beta-unsaturated trifluoromethyl ketones using a novel piperazine-thiourea catalyst was described. The resulting alpha-trifluoromethyldihydropyrans were obtained in high yields and with up to 95% ee within a short reaction time. A usefu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ral adduct was also illustrated.
    描述了使用新型哌嗪-硫脲催化剂将α-氰基酮向α,β-不饱和三氟甲基酮的第一对映选择性迈克尔加成。在短时间内,以高收率和高达95%ee获得了所得的α-三氟甲基二氢吡喃。还说明了手性加合物的有用转化。
  • Synthesis, Biological Evaluation, and Molecular Modeling Studies of Chiral Chloroquine Analogues as Antimalarial Agents
    作者:Srinivasarao Kondaparla、Utsab Debnath、Awakash Soni、Vasantha Rao Dola、Manish Sinha、Kumkum Srivastava、Sunil K. Puri、Seturam B. Katti
    DOI:10.1128/aac.02347-17
    日期:2018.12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3D-QSAR) studies of all in-house data sets (168 molecules) of chiral CQ analogues to explain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SAR). Our new findings specif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bond interaction with the side chain of heme for biological activity. In addition, the 3D-QSAR study against the 3D7 strain indicated the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sites
    在重点研究中,我们设计,合成和生物评估了手性共轭新氯喹(CQ)类似物,并用取代的哌嗪作为抗疟剂。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化合物7c表现出有效的活性(体外50%抑制浓度,菌株3D7的抑制浓度为56.98 nM,菌株K1的抑制浓度为97.76 nM;在体内的选择性指数[最高剂量为12.5 mg / kg [体重],3,510)作为新型抗疟药物。其他化合物(化合物6b,6d,7d,7h,8c,8d,9a和9c)也显示出对CQ敏感菌株(3D7)的中等活性,并且对恶性疟原虫的CQ抗性菌株(K1)的活性更高。 ,我们对手性CQ类似物的所有内部数据集(168个分子)进行了对接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以解释构效关系(SAR)。我们的新发现指定了与血红素侧链的H键相互作用对生物活性的重要性。此外,针对3D7菌株的3D-QSAR研究表明,CQ类似物的有利位置和不利位置会引入空间,疏水和正电基团,以提高抗疟活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