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6-tris[3,4-bis(4-trifluoromethylphenyl)-1H-pyrrolo]-1,3,5-triiodobenzene | 1437768-27-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6-tris[3,4-bis(4-trifluoromethylphenyl)-1H-pyrrolo]-1,3,5-triiodobenzene
英文别名
——
2,4,6-tris[3,4-bis(4-trifluoromethylphenyl)-1H-pyrrolo]-1,3,5-triiodobenzene化学式
CAS
1437768-27-8
化学式
C60H30F18I3N3
mdl
——
分子量
1515.6
InChiKey
SXMHOZKYTMFTD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89.4-192.5 °C
  • 密度:
    1.72±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99
  • 重原子数:
    84.0
  • 可旋转键数:
    9.0
  • 环数:
    1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14.79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5-bisbutoxyphenylboronic acid 、 2,4,6-tris[3,4-bis(4-trifluoromethylphenyl)-1H-pyrrolo]-1,3,5-triiodobenzene四(三苯基膦)钯甲基三辛基氯化铵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以33%的产率得到1-[3,5-Bis[3,4-bis[4-(trifluoromethyl)phenyl]pyrrol-1-yl]-2,4,6-tris(3,5-dibutoxyphenyl)phenyl]-3,4-bis[4-(trifluoromethyl)phenyl]pyrrole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咯稠合的氮杂克隆烯家族:二烷氧基苯取代对中性和氧化态光学和电子特性的影响
    摘要:
    以相应的六芳基苯的氧化环化脱氢为关键步骤,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吡咯稠合的氮杂可酮家族,并阐明了四氮杂可酮 3b 和三氮杂可酮 4a 的晶体结构。使用稳态紫外-可见吸收/发射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发射光谱和寿命测量)在室温和 77 K 下研究了中性化合物 1-4 的光物理性质。 荧光和磷光的观察允许我们估计小的 S1-T1 能隙 (ΔES-T) 为 0.35 eV (1a)、0.26 eV (2a) 和 0.36 eV (4a)。与先前报道的六吡咯并六氮杂可酮 1 (HPHAC) 的情况类似,电化学氧化揭示了所有新化合物的多达四个可逆氧化过程。使用 UV-vis-NIR 吸收、ESR 和 NMR 光谱检查化学生成的自由基阳离子和指示剂,检查了一系列氮杂可酮 π 系统的电荷和自旋离域特性。结合理论计算,实验结果清楚地表明,用二烷氧基苯取代吡咯环在电子通信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共振结构显着有助于阳离子电
    DOI:
    10.1021/ja402371f
  • 作为产物:
    描述:
    3,4-di-(4-trifluoromethylphenyl)pyrrole1,3,5-三氟-2,4,6-tri碘苯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 mineral oil 为溶剂, 反应 0.33h, 以90%的产率得到2,4,6-tris[3,4-bis(4-trifluoromethylphenyl)-1H-pyrrolo]-1,3,5-triiodo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咯稠合的氮杂克隆烯家族:二烷氧基苯取代对中性和氧化态光学和电子特性的影响
    摘要:
    以相应的六芳基苯的氧化环化脱氢为关键步骤,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吡咯稠合的氮杂可酮家族,并阐明了四氮杂可酮 3b 和三氮杂可酮 4a 的晶体结构。使用稳态紫外-可见吸收/发射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发射光谱和寿命测量)在室温和 77 K 下研究了中性化合物 1-4 的光物理性质。 荧光和磷光的观察允许我们估计小的 S1-T1 能隙 (ΔES-T) 为 0.35 eV (1a)、0.26 eV (2a) 和 0.36 eV (4a)。与先前报道的六吡咯并六氮杂可酮 1 (HPHAC) 的情况类似,电化学氧化揭示了所有新化合物的多达四个可逆氧化过程。使用 UV-vis-NIR 吸收、ESR 和 NMR 光谱检查化学生成的自由基阳离子和指示剂,检查了一系列氮杂可酮 π 系统的电荷和自旋离域特性。结合理论计算,实验结果清楚地表明,用二烷氧基苯取代吡咯环在电子通信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共振结构显着有助于阳离子电
    DOI:
    10.1021/ja402371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