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hydroxynonan-3-one | 73642-00-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hydroxynonan-3-one
英文别名
——
4-hydroxynonan-3-one化学式
CAS
73642-00-9
化学式
C9H18O2
mdl
——
分子量
158.241
InChiKey
SDVJHNJNROXVE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00.5±8.0 °C(Predicted)
  • 密度:
    0.91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9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稳定的转酮醇化酶催化脂肪族细胞周期蛋白的酶促合成
    摘要:
    基于蛋白质结构指导的研究,成功地将源自嗜热脂肪热地芽孢杆菌(TK gst)的热稳定转酮醇酶进行了工程改造,以合成具有不同碳主链长度(C 5 -C 10)的脂族酰基。鉴定出有效的TK gst变体具有增强的活性,可用于脂族醛作为受体的底物组合以及脂族丙酮酸同系物作为供体。TK gst单一变体L382F能够有效地催化酮基从羟基丙酮酸转移到所有目标脂肪族醛(C 3 -C 8)得到相应的1,3-二羟基酮,并具有良好的收率和出色的对映选择性。先前为改善脂族丙酮酸同系物的利用率而设计的H102L / H474S突变与F435I交换的结合产生了新的变体H102L / H474S / F435I,该变体能够将2-氧代丁酸和2-氧戊酸的酰基转移到脂族醛,生成单羟基酮。
    DOI:
    10.1002/cctc.202001160
  • 作为产物:
    描述:
    2-酮丁酸正己醛 在 transketolase from Escherichia coli D469E variant complex with D-xylulose-5-phosphate 、 3-[(4-氨基-2-甲基-5-嘧啶基)甲基]-4-甲基-5-[4,6,6-三羟基-4,6-二氧-3,5-二氧-4,6-二磷(五)己-1-基]噻唑-3-鎓 、 magnes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aq. buffer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7%的产率得到4-hydroxynonan-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工程转酮醇酶可以接受非天然供体和受体底物,并产生α-羟基酮。
    摘要:
    窄的底物范围是在合成有机化学中更广泛地利用酶作为催化剂的主要限制。对于使用两种底物的酶,还需要同时优化两种底物的特异性,以快速扩增可接受的底物。转酮醇酶(TK)催化C 2-酮醇单元从供体底物到醛受体的可逆转移,并且在工业应用中受到狭窄底物范围的限制。本文中,将来自大肠杆菌的TK改造为既接受丙酮酸作为新型供体底物,又接受非天然受体醛,包括丙醛,戊醛,己醛和3-甲酰基苯甲酸(FBA)。首先设计和实验了二十个单突变体变体。然后将有益的突变重组以构建一个小的文库。该文库的筛选确定了相对于野生型(WT)具有9.2%的丙酮酸和丙醛收率提高的最佳变体。使用戊醛和己醛作为受体来确定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发现对于S构型,其立体对映体过量度(ee)高于98%。鉴定出三个变体对丙酮酸和3-FBA之间的反应具有活性。最佳变体能够在24小时内将47%的底物转化为产物,而WT则未观察到转化。对接实验表明负责供体和受体识别
    DOI:
    10.1111/febs.1510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ulev, Alexander Yu.; Novokshonov, Vladimir V.; Chuvashev, Yuri A., Mendeleev Communications, 2003, vol. 13, # 1, p. 23 - 25
    作者:Rulev, Alexander Yu.、Novokshonov, Vladimir V.、Chuvashev, Yuri A.、Fedorov, Sergei V.、Larina, Lyudmila I.
    DOI:——
    日期:——
  • Reutrakul, Vichai; Ratananukul, Piniti; Nimgirawath, Surachai, Chemistry Letters, 1980, p. 71 - 72
    作者:Reutrakul, Vichai、Ratananukul, Piniti、Nimgirawath, Surachai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