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
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6400 mg/kg,急性经皮LD50>2000 mg/kg。按每天100 mg/kg剂量饲喂大鼠180天无中毒症状。大鼠2年饲喂试验的无作用剂量为30 mg/kg(小鼠为10 mg/kg)。动物试验未见致畸、致癌或致突变作用,繁殖试验也未发现异常现象。虹鳟鱼LC5047 mg/L(96小时),鲤鱼LC50170 mg/L。蜜蜂LD50为193 μg/只,对鸟类低毒。对眼睛和皮肤有轻微刺激作用。
化学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状固体,熔点(m.p.)163~164.5℃,相对密度1.39(20℃),蒸气压6.65×10-5Pa(20℃),易溶于乙醇、异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水中溶解度为80 mg/L。常温条件下可稳定保存两年,遇强酸或强碱易分解。工业品熔点约155℃。
用途
伏草隆是一种内吸传导型旱地除草剂,通过杂草根部吸收,抑制光合作用。用于棉花、玉米、甘蔗、果树等作物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草,如稗草、蟋蟀草、早熟禾、马唐、苦荬菜、莎草、看麦娘、苋菜、狗尾草、藜、马齿苋、千金子等。伏草隆作为土壤处理剂,可用于棉花育苗前或直播棉花播种后4~5天施用。
生产方法
间三氟甲苯异氰酸酯的制备:将光气通入甲苯中吸收一部分光气后,滴加间氨基三氟甲苯的甲苯溶液。滴完后升温至75℃左右,继续通光气至反应液变清,随后迅速升温至100℃左右,通干燥空气赶除过剩的光气和反应产生的氯化氢气体,得到间三氟甲苯异氰酸酯[392-01-1]的甲苯溶液。
伏草隆的制备:将上述间三氟甲苯异氰酸酯甲苯溶液加入合成锅中,在50℃左右滴加二甲胺。滴完后保持反应1小时,终点时反应液pH值稳定在7.5-8。静置后甩滤、干燥得伏草隆原粉,含量约95%,收率约92%。
生产方法
采用异氰酸酯法:以间三氟甲基苯胺、光气和二甲胺为原料,在常温下将光气与间三氟甲基苯胺反应生成异氰酸酯,再升温至(75±5)℃后在(50±5)℃与二甲胺加成生成伏草隆。终点pH值控制在7.5~8之间。经离心分离得产品,母液蒸馏回收甲苯,反应产生的HCl去吸收处理,收率可达92%。
另可采用氨基甲酰氯法:以间三氟甲基苯胺、光气和二甲胺为原料,同样条件反应制备伏草隆。
类别
农药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50: 1450 毫克/公斤; 口服- 小鼠 LD50: 900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燃烧时产生有毒氮氧化物和氟化物气体
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食品原料分开储运
灭火剂
干粉、泡沫、砂土
职业标准
STEL 5 毫克/立方米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3-(三氟甲基)苯硫脲 | N-(3-trifluoromethylphenyl)urea | 13114-87-9 | C8H7F3N2O | 204.152 |
3-三氟甲基甲酰苯胺 | N-(3-(trifluoromethyl)phenyl)formamide | 657-78-3 | C8H6F3NO | 189.137 |
—— | N-<3-Trichlormethyl-phenyl>-N',N'-dimethyl-harnstoff | 722-07-6 | C10H11Cl3N2O | 281.569 |
3-三氟甲基苯氨甲酸异丙酯 | m-Trifluoromethyl-carbanilic acid isopropyl ester | 370-56-9 | C11H12F3NO2 | 247.217 |
间氨基三氟甲苯 | 3-trifluoromethylaniline | 98-16-8 | C7H6F3N | 161.127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伏草隆-去甲基 | N-methyl-N'-(3-trifluoromethylphenyl)-urea | 3032-40-4 | C9H9F3N2O | 218.178 |
3-乙酰氨基三氟甲苯 | N-acetyl-3-trifluoromethylbenzenamine | 351-36-0 | C9H8F3NO | 203.164 |
—— | N-(3-trifluoromethyl phenyl)-N-isopropylthio-N',N'-dimethyl-urea | 61208-49-9 | C13H17F3N2OS | 306.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