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氯甲基-2-羟基-5-甲基-苯甲酸 | 10192-91-3

中文名称
3-氯甲基-2-羟基-5-甲基-苯甲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chloromethyl)-5-methylsalicylic acid
英文别名
3-Chlormethyl-5-methylsalicylsaeure;3-chloromethyl-2-hydroxy-5-methyl-benzoic acid;Chlormethyl-p-kresotinsaeure;31-Chlor-2-oxy-symm.-m-xylylsaeure;3-Chlormethyl-2-hydroxy-5-methyl-benzoesaeure;3-(Chloromethyl)-2-hydroxy-5-methylbenzoic acid
3-氯甲基-2-羟基-5-甲基-苯甲酸化学式
CAS
10192-91-3
化学式
C9H9ClO3
mdl
——
分子量
200.622
InChiKey
HWFZXWRHAKOWC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57.5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单电子氧化不对称苯氧基-羟基桥接双铜(II)配合物的影响
    摘要:
    (μ-羟基,μ-苯氧基)Cu II Cu II配合物1是使用不对称配体合成的,该配体带有一个N,N-双(2-吡啶基)甲胺(BPA)部分,该部分配位一个铜和一个双阴离子双酰胺部分。配位其他铜离子。通过以金属为中心的过程,DMF中络合物的电化学单氧化在213 K下以E 1/2 = 0.12 V vs Fc + / Fc可逆地发生。产生的物种(复杂1 +)仅在低温下稳定,并且已通过UV-vis-NIR低温光谱电化学和EPR方法进行了光谱表征。与实验数据一致的DFT和TD-DFT计算支持形成Cu II Cu III苯氧基-羟基氧化物络合物。NOSbF 6低温化学氧化1会生成四核复合物2(SbF 6)(NO 2),该复合物显示出两个双核Cu II Cu II亚基。2(SbF 6)(NO 2)的X射线晶体结构)证明末端酰胺基团的氮被质子化并且酰胺的配位通过O原子发生。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双酰胺部分似乎是
    DOI:
    10.1021/acs.inorgchem.8b02127
  • 作为产物:
    描述:
    聚合甲醛5-甲基水杨酸盐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5h, 以95%的产率得到3-氯甲基-2-羟基-5-甲基-苯甲酸
    参考文献:
    名称:
    单电子氧化不对称苯氧基-羟基桥接双铜(II)配合物的影响
    摘要:
    (μ-羟基,μ-苯氧基)Cu II Cu II配合物1是使用不对称配体合成的,该配体带有一个N,N-双(2-吡啶基)甲胺(BPA)部分,该部分配位一个铜和一个双阴离子双酰胺部分。配位其他铜离子。通过以金属为中心的过程,DMF中络合物的电化学单氧化在213 K下以E 1/2 = 0.12 V vs Fc + / Fc可逆地发生。产生的物种(复杂1 +)仅在低温下稳定,并且已通过UV-vis-NIR低温光谱电化学和EPR方法进行了光谱表征。与实验数据一致的DFT和TD-DFT计算支持形成Cu II Cu III苯氧基-羟基氧化物络合物。NOSbF 6低温化学氧化1会生成四核复合物2(SbF 6)(NO 2),该复合物显示出两个双核Cu II Cu II亚基。2(SbF 6)(NO 2)的X射线晶体结构)证明末端酰胺基团的氮被质子化并且酰胺的配位通过O原子发生。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双酰胺部分似乎是
    DOI:
    10.1021/acs.inorgchem.8b0212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113723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Effect of Monoelectronic Oxidation of an Unsymmetrical Phenoxido-Hydroxido Bridged Dicopper(II) Complex
    作者:Aurore Thibon-Pourret、Federica Gennarini、Rolf David、James A. Isaac、Isidoro Lopez、Gisèle Gellon、Florian Molton、Laurianne Wojcik、Christian Philouze、David Flot、Yves Le Mest、Marius Réglier、Nicolas Le Poul、Hélène Jamet、Catherine Belle
    DOI:10.1021/acs.inorgchem.8b02127
    日期:2018.10.1
    subunits. The X-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2(SbF6)(NO2) evidences that the nitrogen of the terminal amide group is protonated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amide occurs via the O atom. The bis-amide moiety appears to be a non-innocent proton acceptor along the redox process. Alternatively, protonation of complex 1 leads to the complex 2(ClO4)2, as evidenc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μ-羟基,μ-苯氧基)Cu II Cu II配合物1是使用不对称配体合成的,该配体带有一个N,N-双(2-吡啶基)甲胺(BPA)部分,该部分配位一个铜和一个双阴离子双酰胺部分。配位其他铜离子。通过以金属为中心的过程,DMF中络合物的电化学单氧化在213 K下以E 1/2 = 0.12 V vs Fc + / Fc可逆地发生。产生的物种(复杂1 +)仅在低温下稳定,并且已通过UV-vis-NIR低温光谱电化学和EPR方法进行了光谱表征。与实验数据一致的DFT和TD-DFT计算支持形成Cu II Cu III苯氧基-羟基氧化物络合物。NOSbF 6低温化学氧化1会生成四核复合物2(SbF 6)(NO 2),该复合物显示出两个双核Cu II Cu II亚基。2(SbF 6)(NO 2)的X射线晶体结构)证明末端酰胺基团的氮被质子化并且酰胺的配位通过O原子发生。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双酰胺部分似乎是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