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双(N-CBZ-L-甘氨酸)-1,6-二氨基己烷 | 100433-54-3

中文名称
N,N'-双(N-CBZ-L-甘氨酸)-1,6-二氨基己烷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bis(N-Cbz-L-glycine)-1,6-diaminohexane
英文别名
bis(N-benzyloxycarbonylglycine)hexamethylenediamide;N,N'-Bis-(N-benzyloxycarbonyl-glycyl)-hexamethylendiamin;N,N'-Bis-(benzyloxycarbonyl-glycyl)-1,6-diamino-hexan
N,N'-双(N-CBZ-L-甘氨酸)-1,6-二氨基己烷化学式
CAS
100433-54-3
化学式
C26H34N4O6
mdl
——
分子量
498.579
InChiKey
JWYGASZXFYQRG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3
  • 重原子数:
    36.0
  • 可旋转键数:
    15.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134.86
  • 氢给体数:
    4.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N'-双(N-CBZ-L-甘氨酸)-1,6-二氨基己烷N-乙基吗啉 、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氢气 作用下, 以 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0h, 生成 bis(N-monosuccinyl(tert-butyl-L-glutamylglycine))hexamethylenedi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神经生长因子第 4 环 Gk-2 二聚二肽模拟物的甘氨酸类似物的合成和体外神经保护活性
    摘要:
    神经生长因子 (NGF) 的二聚二肽模拟物,双-(N-单琥珀酰-L-谷氨酰-L-赖氨酸)六亚甲基二酰胺(GK-2),先前在 VV Zakusov 州立药理学研究所开发,可激活特定的 TrkA 受体,并在体外 (10–5 – 10–9 M) 和体内 (0.1 – 10 mg/kg ip 和 po) 表现出神经保护活性。GK-2 是基于 NGF 第 4 环的 β-转角 (-Asp94-Glu95-Lys96-Gln97-) 设计的,并保留了中心二肽片段 (-Glu95-Lys96-)。Asp94 残基被其单琥珀酰生物电子等排体取代。使用二价六亚甲基二胺间隔物复制 NGF 的二聚体结构。在目前的工作中使用甘氨酸扫描研究了 GK-2 的结构 - 活性(神经保护)关系,即肽侧基连续替换为 H。双-(N-乙酰基-L-谷氨酰-L-赖氨酸) (GK-2Ac)、双-(N-单琥珀酰甘氨酰-L-赖氨酸) (GK
    DOI:
    10.1007/s11094-020-02168-0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神经生长因子第 4 环 Gk-2 二聚二肽模拟物的甘氨酸类似物的合成和体外神经保护活性
    摘要:
    神经生长因子 (NGF) 的二聚二肽模拟物,双-(N-单琥珀酰-L-谷氨酰-L-赖氨酸)六亚甲基二酰胺(GK-2),先前在 VV Zakusov 州立药理学研究所开发,可激活特定的 TrkA 受体,并在体外 (10–5 – 10–9 M) 和体内 (0.1 – 10 mg/kg ip 和 po) 表现出神经保护活性。GK-2 是基于 NGF 第 4 环的 β-转角 (-Asp94-Glu95-Lys96-Gln97-) 设计的,并保留了中心二肽片段 (-Glu95-Lys96-)。Asp94 残基被其单琥珀酰生物电子等排体取代。使用二价六亚甲基二胺间隔物复制 NGF 的二聚体结构。在目前的工作中使用甘氨酸扫描研究了 GK-2 的结构 - 活性(神经保护)关系,即肽侧基连续替换为 H。双-(N-乙酰基-L-谷氨酰-L-赖氨酸) (GK-2Ac)、双-(N-单琥珀酰甘氨酰-L-赖氨酸) (GK
    DOI:
    10.1007/s11094-020-02168-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pper(ii) complexes of bis(amino amide) ligands: effect of changes in the amino acid residue
    作者:Inés Martí、Armando Ferrer、Jorge Escorihuela、M. Isabel Burguete、Santiago V. Luis
    DOI:10.1039/c2dt12459a
    日期:——
    A family of ligands derived from bis(amino amides) containing aliphatic spacers has been prepared, and their protonation and stability constants for the formation of Cu2+ complexes have been determined potentiometr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s are associated to both the length of the aliphatic spacer and the nature of the side chains derived from the amino acid. In general, ligands containing aliphatic
    已经制备了衍生自含脂肪族间隔基的双(基酰胺)的配体族,并且已经用电位法确定了其形成Cu 2+配合物的质子化和稳定性常数。重要的差异与脂族间隔基的长度和衍生自氨基酸的侧链的性质有关。通常,含脂族侧链的配体显示出较高的碱度以及对Cu 2+的稳定性常数。同样,当降低由相应侧链引起的位阻时,碱度和稳定性常数趋于增加。FT-IR,UV-vis和ESI-MS用于分析形态图中检测到的复杂物种。UV-vis研究表明(II)配合物存在不同的配位环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化学计量的配合物。ESI-MS实验清楚地突出了这一点。
  • Schroeder,E. et al.,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61, vol. 646, p. 101 - 118
    作者:Schroeder,E. et al.
    DOI:——
    日期:——
  • Synthetic Approaches to Quinoxaline Antibiotics. Synthesis of Bisquinoxaloyl Derivatives<sup>1a</sup>
    作者:Henry C. Koppel、Irwin L. Honigberg、Robert H. Springer、C. C. Cheng
    DOI:10.1021/jo01039a063
    日期:1963.4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