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B3LYP 和 M06 泛函,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
铱催化的
甲基氯硅烷的 C(sp 3 )–H
硼化反应。计算表明,催化剂的静止状态是七配位的 Ir( V ) 物质,必须将其转化为 Ir( III )三(
硼基)络合物才能实现 C-H 键的氧化加成。然后进行 C-B 还原消除,生成
硼化产物,最后通过两个简单步骤再生活性催化剂来完成催化循环。关于速率决定步骤的性质,以及还原消除是直接发生还是在 Ir( V )
氢化物中间体络合物的预先异构化之后发生,两种使用的泛函给出了有些不同的结论。计算很好地再现了实验观察到的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底物的反应性趋势。结果表明,反应活性与相应的 Ir( V )
氢化物中间体的 Ir-C 键解离能相关。
氯甲
硅烷基的作用被认为源自
硅的α-碳负离子稳定作用,吸电子
氯取代基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该作用。此外,伯取代仲C(sp 3 )–H的
硼基化选择性来源可以通过烷基和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