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黄酸异丁酯 | 6791-12-4

中文名称
黄酸异丁酯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methylpropyl xanthic acid
英文别名
dithiocarbonic acid O-isobutyl ester;Dithiokohlensaeure-O-isobutylester;O-Isobutyl-dithiokohlensaeure;Isobutylxanthogensaeure;isobutylxanthate;Xanthogensaeure-isobutylester;Isobutyl xanthate;2-methylpropoxymethanedithioic acid
黄酸异丁酯化学式
CAS
6791-12-4
化学式
C5H10OS2
mdl
——
分子量
150.266
InChiKey
KOVPITHBHSZRL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42.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05199090

SDS

SDS:81c20fb1262c726d3402857878ebe9d7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黄酸异丁酯三氯硫氯甲烷乙醚 作用下, 生成 isobutoxythiocarbonyl-trichloromethyl-disulfane
    参考文献:
    名称:
    Ettel; Zbirovsky, Collection of Czechoslovak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956, vol. 21, p. 1654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sodium isobutoxide 、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生成 黄酸异丁酯
    参考文献:
    名称:
    Ragg, Chemiker-Zeitung, Chemische Apparatur, 1910, vol. 34, p. 83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二乙胺三聚氯氰黄酸异丁酯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生成 sodium;6-(diethylamino)-4-sulfanylidene-1H-1,3,5-triazine-2-thio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 pH ∼8.0 条件下,用 2-二烷基氨基-s-三嗪-4-硫醇-6(1H)-硫酮钠从黄铁矿中浮选方铅矿:强调吸附机制
    摘要:
    为了实现在低碱性和无抑制剂条件下方铅矿与黄铁矿的环保浮选分离,设计了三嗪-二硫酮表面活性剂,如 2-二甲氨基-s-三嗪-4-硫醇-6(1H)-硫酮钠 (DMN)、2-二乙氨基-s-三嗪-4-硫醇-6(1H)-硫酮钠 (DEN) 和 2-二丁氨基-s-三嗪-4-硫醇-6(1H)-硫酮钠 (DBN) 作为方铅矿的特殊捕收剂。微浮选结果表明,这 3 种捕收剂对方铅矿的收集能力在 DBN > DEN ≫ DMN 的数量级,与它们的疏水能力一致。原位 AFM 观察到 DBN 在方铅矿整个表面的聚集,这显着增强了方铅矿的接触角。紫外光谱和 zeta 电位表明,DBN 对铅离子和方铅矿的亲和力远强于亚铁/三价离子和黄铁矿。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DBN 的两个 exo-S 原子是其供电子中心。XPS 证实了两个 exo-S 原子与方铅矿表面/内部 Pb(II.) 原子的键合相互作用。DBN 具有
    DOI:
    10.1016/j.molliq.2024.12572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u Rietz, Svensk Kemisk Tidskrift, 1957, vol. 69, p. 310,316
    作者:Du Rietz
    DOI:——
    日期:——
  • Ettel; Zbirovsky, Collection of Czechoslovak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956, vol. 21, p. 1654
    作者:Ettel、Zbirovsky
    DOI:——
    日期:——
  • Ragg, Chemiker-Zeitung, Chemische Apparatur, 1910, vol. 34, p. 83
    作者:Ragg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