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8β-(2'-1',3'-dithiolan)-8α,9α-dimethyl-1,4-dithiaspiro<4.5>dec-6-ene | 111724-15-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8β-(2'-1',3'-dithiolan)-8α,9α-dimethyl-1,4-dithiaspiro<4.5>dec-6-ene
英文别名
(8S,9R)-8-(1,3-dithiolan-2-yl)-8,9-dimethyl-1,4-dithiaspiro[4.5]dec-6-ene
8β-(2'-1',3'-dithiolan)-8α,9α-dimethyl-1,4-dithiaspiro<4.5>dec-6-ene化学式
CAS
111724-15-3
化学式
C13H20S4
mdl
——
分子量
304.566
InChiKey
PWOYZBGBARWDKZ-ZYHUDNBS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36.7±45.0 °C(predicted)
  • 密度:
    1.27±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5
  • 拓扑面积:
    10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昆虫拒食性菊红素I的全合成及相关的双环二十烷类双萜的降解研究
    摘要:
    已经实现了二萜类聚氯丁烷昆虫拒食性菊红素I(1)的第一个全合成。合成的关键步骤公开了使用1,3-二硫杂环戊烷单元以立体化学方式引导丁-3-烯基铜酸酯的共轭加成以将C-10 sp 3固定在适当位置碳中心。通过将铜酸乙烯酯与烯酮和区域共轭加成,并用甲醛立体选择性地捕获所得的烯醇化物来获得反式稠合的环的几何形状。引入必要的丁烯内酯侧链的方法是,将砜稳定的阴离子共轭添加到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丁酸Z-Yyate酸乙酯中,然后用氟化物进行后处理。最终的羟基定向环氧化不是特异性的,既给出了天然产物菊红素I,又给出了其4-表异构体。昆虫拒食性克罗丁半缩醛的化学修饰为生物学评估提供了一系列侧链修饰的结构。
    DOI:
    10.1016/s0040-4020(01)88114-x
  • 作为产物:
    描述:
    (1R,6S)-2-Methoxy-1,6-dimethyl-4-oxo-cyclohexanecarbaldehyde 在 对甲苯磺酸 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0.75h, 生成 8β-(2'-1',3'-dithiolan)-8α,9α-dimethyl-1,4-dithiaspiro<4.5>dec-6-ene
    参考文献:
    名称:
    昆虫拒食性菊红素I的全合成及相关的双环二十烷类双萜的降解研究
    摘要:
    已经实现了二萜类聚氯丁烷昆虫拒食性菊红素I(1)的第一个全合成。合成的关键步骤公开了使用1,3-二硫杂环戊烷单元以立体化学方式引导丁-3-烯基铜酸酯的共轭加成以将C-10 sp 3固定在适当位置碳中心。通过将铜酸乙烯酯与烯酮和区域共轭加成,并用甲醛立体选择性地捕获所得的烯醇化物来获得反式稠合的环的几何形状。引入必要的丁烯内酯侧链的方法是,将砜稳定的阴离子共轭添加到4-(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丁酸Z-Yyate酸乙酯中,然后用氟化物进行后处理。最终的羟基定向环氧化不是特异性的,既给出了天然产物菊红素I,又给出了其4-表异构体。昆虫拒食性克罗丁半缩醛的化学修饰为生物学评估提供了一系列侧链修饰的结构。
    DOI:
    10.1016/s0040-4020(01)88114-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雷尼替丁EP杂质J 苯乙酮乙烷-1,2-二基二硫代缩醛 苯丙酮乙烷-1,2-二基二硫代缩醛 磷亚胺酸,[2,3,4,5,6-五氯-2,3,5,6-四氟-1-(2,2,3,3-四氟丙氧基)-4-(三氟甲基)环己基]-,三(2,2,3,3-四氟丙基)酯 硫代磷酸O,O-二乙基S-[2,2-二(乙硫基)丙基]酯 硫代二碳酸叔丁基乙基酯 硫代二碳酸 1-乙基 3-异丙基酯 甲硫基甲酸叔丁酯 甲氧基甲基硫烷基乙烷 甲氧基二硫代甲酸甲酯 甲氧基(甲基硫烷基)甲烷 甲基二[[(二甲基氨基)硫代甲酰]硫代]乙酸酯 甲基8-氧代-6,10-二硫杂螺[4.5]癸烷-7-羧酸酯 环辛酮硫代缩酮 环线威 环己基甲硫基甲基醚 环己基二乙酸二乙酯 氰硫基酸,2,2,2-三氯乙基酯 双(硫代甲氧基甲基)硫醚 双(亚甲基二硫代)四硫富瓦烯 六氢-2'3A-二甲基螺[1,3-二硫环戊并[4,5-B]呋喃-2,3'(2'H)-呋喃] 亚甲基二(氰基亚胺硫代碳酸甲酯) 亚甲基二(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二邻茴香醚 二硫氰基甲烷 二硫代丁酸甲酯 二甲硫基甲烷 二甲氧基-[(2-甲基-1,3-氧硫杂环戊烷-2-基)甲硫基]-巯基膦烷 二异丙基黄原酸酯 二(硫代碳酸 O-丁基酯)硫代酸酐 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亚甲基酯 二(乙硫基)甲烷 二(乙硫基)乙酸乙酯 二(乙氧基硫代羰基)硫醚 二(2-氨基乙基硫基)甲烷 乙醛,二(甲硫基)- 乙酸甲硫甲酯 乙氧基甲基异硫脲盐酸盐 乙丙二砜 乙丁二砜 丙烷-2、2-二基双(磺胺二基)二乙胺 丙烷-2,2-二基双(硫)基]二乙酸 三硫丙酮 [(异丙氧基硫基甲酰基硫基)硫基甲酰基硫基]硫代甲酸O-异丙基酯 [(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酰)甲基]甲基氰基亚氨二硫代碳酸酯 [(2R,4S,6R)-4,6-二甲基-1-硫羟基-1,3-二硫烷-2-基](二苯基)磷烷 [(2-羧基乙氧基)甲基]二甲基-锍溴化物(1:1) S-甲基O-(2-甲基丙基)二硫代碳酸酯 S-烯丙基 O-戊基二硫代碳酸酯 S-乙基O-(1-碘乙基)硫代碳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