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β,β-Bis-dimethylamino-α-phenylacrylsaeuremethylester | 25816-45-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β,β-Bis-dimethylamino-α-phenylacrylsaeuremethylester
英文别名
3.3-Bis-(dimethylamino)-2-phenylacrylsaeuremethylester;Methyl 3,3-bis(dimethylamino)-2-phenylprop-2-enoate
β,β-Bis-dimethylamino-α-phenylacrylsaeuremethylester化学式
CAS
25816-45-9
化学式
C14H20N2O2
mdl
——
分子量
248.325
InChiKey
ZIMMKKIHGPITR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32.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α-溴苯乙酸甲酯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丙酮 为溶剂, 生成 β,β-Bis-dimethylamino-α-phenylacrylsaeuremethyl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硫代羰基叶立德。尝试的制备和相关反应
    摘要:
    通过硫脲鎓盐 (III) 的质子提取来尝试制备硫代羰基叶立德 (I) 公开了 I 快速异构化为烯硫醇 (V) (Y = H) 和替代脱硫为烯二胺 (VII) (Y = Ph) ,副产物是烯烃 (VIII) 和硫化物 (IX)。第二种途径 I 包括四甲基硫脲 (II) 与重氮丙二酸酯的反应,生成烯二胺 (VIIg)。基于红外和核磁共振光谱讨论了烯二胺的 C=C 键的旋转。
    DOI:
    10.1246/bcsj.47.315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cylation of enamines with phosgene and the synthesis of heterocycles
    作者:A. Halleux、H. G. Viehe
    DOI:10.1039/j39700000881
    日期:——
    Enamine acylation with phosgene yields a chlorocarbonyliminium salt or an enamino-acyl chloride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enamine does or does not bear a β-hydrogen atom. The reaction, which occurs under milder conditions than methoxycarbonylation with methyl chloroformate, provides reactive intermediates for the synthesis of β-keto-acid derivatives an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In particular, enamino-esters
    根据光敏烯胺是否带有β-氢原子,用光气将烯胺酰化可生成羰基亚胺盐或烯基酰。该反应在比用氯甲酸甲酯进行甲氧基羰基化的条件更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为合成β-酮酸生物杂环化合物提供了反应性中间体。特别地,烯胺酸酯已经通过烯胺酰甲醇分解获得,并用于制备从结构上由吡啶并[1,2 - a ]嘧啶-4-酮衍生的几种新的多环嘧啶酮。讨论了两种烯基酯及其相应酰胺的构型。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