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甲酸甲酯-13C | 92276-15-8

中文名称
甲酸甲酯-13C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13C-formate
英文别名
Methyl formate-13C;methyl formate
甲酸甲酯-13C化学式
CAS
92276-15-8
化学式
C2H4O2
mdl
——
分子量
61.0416
InChiKey
TZIHFWKZFHZASV-VQEHIDD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00 °C (lit.)
  • 沸点:
    34 °C (lit.)
  • 密度:
    0.990 g/mL at 25 °C
  • 闪点:
    −16 °F
  • 稳定性/保质期:
    避免接触氧化剂和酸。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
  • 重原子数:
    4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F+
  • 安全说明:
    S16,S33,S9
  • 危险类别码:
    R12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243 3/PG 1
  • 储存条件:
    将物品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并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SDS

SDS:57e841f67b2382a50fbf87e812286a46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甲酸甲酯-13C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4)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 4)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 (类别 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 3), 呼吸系统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02 + H332 吞咽或吸入有害。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洗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
P301 + P312 + P330 如果吞咽并觉不适: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漱口。
P304 + P340 + P312 如果吸入:将受害人移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舒适的姿势休息。
如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或就医。
P305 + P351 + 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
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37 + 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装物/容器送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处理。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13CCH4O2
分子式
: 61.04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Methyl formate-13C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92276-15-8 <= 100 %
No.)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有必要,佩戴自给式呼吸器进行消防作业。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吸入蒸气、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危险废物处理。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蒸气或雾滴。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充气保存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控制参数
职业接触限值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休息前及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装备
眼面防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XBEK
型(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99.99 °C
f) 初沸点和沸程
34 °C - lit.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气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黏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无数据资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睛损伤/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害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食入 吞咽有害。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和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他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243 国际海运危规: 1243 国际空运危规: 1243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METHYL FORMATE
国际海运危规: METHYL FORMATE
国际空运危规: Methyl format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3 国际海运危规: 3 国际空运危规: 3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 国际海运危规: I 国际空运危规: 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特殊防范措施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γ-丁内酯甲酸甲酯-13C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91%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Stverkova, Slavka; Zak, Zdirad; Jonas, Jaroslav, Liebigs Annalen, 1995, # 3, p. 477 - 480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甲醇二氧化碳-13C甲醇 为溶剂, 20.0 ℃ 、4.05 MPa 条件下, 生成 甲酸甲酯-13C
    参考文献:
    名称: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with High Current Density in a CO2-Methanol Medium
    摘要: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with high current density was studied in a CO2-methanol medium. The mole fraction of CO2 in this medium varied from 0.7% to 94% with changing the pressure of the system from 1 to 60 atm. Carbon dioxide was reduced to CO, CH4, C2H4, and methyl formate at a Cu electrode. A methyl group and a formyl group of methyl formate are derived from methanol and CO2, respectively. Methyl formate production in this system corresponds to formic acid formation in aqueous systems. A Tafel plot obtained at 40 atm (the mole fraction of CO2 is 33%) indicated that the reduction of CO2 to CO was no longer limited by mass transfer of CO2. Total current density and current efficiency of CO2 reduction at -2.3 V were 436 mA cm(-2) and 87%, respectively, at 40 atm. The studied pressure range, 0-60 atm,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regions with boundaries at 20 and 40 atm; 20 atm was the point above which the mass transfer of CO2 is sufficiently high for the reaction under the current density of 200 mA cm(-2), and 40 atm was the point at which the significant change occurs in the property of CO2-methanol medium. Reduction of CO2 to CO and methyl formate proceeded even at 60 atm, at which the mole fraction of CO2 is 94%.
    DOI:
    10.1021/j100020a08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L-histidine specifically labelled with stable isotopes
    作者:J. J. Cappon、K. D. Witters、J. Baart、P. J. E. Verdegem、A. C. Hoek、R. J. H. Luiten、J. Raap、J. Lugtenburg
    DOI:10.1002/recl.19941130603
    日期:——
    coupling with the bislactim ether of cyclo-D-valylglycine. Deprotection of the coupling product afforded L-histidine in high optical purity. Syntheses for the isotopically labelled synthons were developed starting from simpl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ighly enriched compounds. The labelled L-histidin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ass spectrometry and 1H-, 13C- and 15N-NMR spectroscopy.
    (2'- 13 C)-,(1'- 15 N)-和(3'- 15 N)-L-组氨酸是根据允许13 C或15对所有碳和氮位置或位置的任何组合进行N标记。通过将甲苯磺酰基甲基异氰化物与3-苯基丙烯醛缩合并随后环加苄胺来构建1,5-二取代的咪唑环。将咪唑中间体转化为1-苄基-5-(氯甲基)-咪唑鎓氯化物,其通过与环D-戊基甘氨酸的双内酯醚的对映选择性偶联而与甘氨酸部分偶联。偶联产物的脱保护得到高光学纯度的L-组氨酸。同位素标记的合成子的合成是从简单的,可商购的,高度富集的化合物开始的。通过质谱和1 H-,13 C-和15表征标记的L-组氨酸N-NMR光谱。
  •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of 18-hydroxycarlactonoic acid as an LjMAX1 product and in planta conversion of its methyl ester to canonical and non-canonical strigolactones in Lotus japonicus
    作者:Narumi Mori、Aika Sado、Xiaonan Xie、Kaori Yoneyama、Kei Asami、Yoshiya Seto、Takahito Nomura、Shinjiro Yamaguchi、Koichi Yoneyama、Kohki Akiyama
    DOI:10.1016/j.phytochem.2020.112349
    日期:2020.6
    microsomes converted carlactone (CL) to 18-hydroxycarlactonoic acid (18-OH-CLA) via carlactonoic acid (CLA). Identity of 18-OH-CLA was confirmed by comparison of the methyl ester derivative of the MAX1 product with chemically synthesized methyl 18-hydroycarlactonoate (18-OH-MeCLA) using LC-MS/MS. (11R)-CL was detected as an endogenous compound in the root of L. japonicus.13C-labeled CL, CLA, and 18-OH-MeCLA
    独脚金内酯 (SL) 是一组植物类胡萝卜素,可作为丛枝菌根真菌和根寄生植物的根际信号分子。它们还作为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结构。模型豆科植物 Lotus japonicus(Lotuscorniculatus 的同义词)产生规范的 5-脱氧独脚金 (5DS) 和非规范的 lotuslactone (LL)。两种 SL 的生物合成途径仍然难以捉摸。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表征了在 Lotus japonicus 基因组组装 build 2.5 中发现的 L. japonicus MAX1 同源物 LjMAX1。L. japonicus max1 LORE1 插入突变体在 5DS 和 LL 生产中存在缺陷。在酵母微粒体中表达的重组 LjMAX1 蛋白通过卡拉内酯 (CLA) 将卡拉内酯 (CL) 转化为 18-羟基卡拉内酯酸 (18-OH-CLA)。18-OH-CLA 的身份通过使用 LC-MS/MS 将
  • Base‐Free Hydrogena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Methyl Formate with a Molecular Ruthenium‐Phosphine Catalyst
    作者:Niklas Westhues、Maurice Belleflamme、Jürgen Klankermayer
    DOI:10.1002/cctc.201900627
    日期:2019.11.7
    Herein, a molecular ruthenium‐phosphine catalyst system for the effective base‐free methyl formate production from carbon dioxide is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novel [Ru(N‐triphosCy)(tmm)] complex, bearing sterically demanding cyclohexyl groups in the triphos‐ligand structure, enabl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ewis acid Al(OTf)3 the sel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methyl formate with unprecedented
    本文描述了一种分子钌-膦催化剂体系,用于有效地从二氧化碳生产无碱甲酸甲酯。详细地讲,新型的[Ru(N- triphos Cy)(tmm)]配合物在三配体结构中带有空间要求的环己基,可与路易斯酸Al(OTf)3结合使用,从而将二氧化碳选择性转化为甲酸甲酯具有前所未有的活性。从机理的角度看,在第一步中形成了甲酸,并进行了连续的路易斯酸促进的甲醇与甲醇的酯化反应,生成甲酸甲酯。这种二氧化碳的选择性转化为重要的C 1构建基块的通用工艺铺平了道路。
  • Glucose oxidation to formic acid and methyl formate in perfect selectivity
    作者:Stephanie Maerten、Chiraphat Kumpidet、Dorothea Voß、Anna Bukowski、Peter Wasserscheid、Jakob Albert
    DOI:10.1039/d0gc01169j
    日期:——
    formic acid and methyl formate in close to 100% combined selectivity, thus with only negligible sugar oxidation to CO2. In detail, we report oxidation of a methanolic glucose solution using H8[PV5Mo7O40] (HPA-5) as catalyst at 90 °C and 20 bar O2 pressure. Experiments with 13C-labelled glucose confirm unambiguously that glucose is the only source of the observed formic acid and methyl formate formation
    我们报告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即在甲醇溶液中由多金属氧酸盐(POMs)催化的葡萄糖氧化使甲酸和甲酸甲酯的形成具有接近100%的组合选择性,因此糖氧化至CO 2的作用微不足道。详细地,我们报道了在90°C和20 bar O 2压力下使用H 8 [PV 5 Mo 7 O 40 ](HPA-5)作为催化剂氧化甲醇葡萄糖溶液的情况。实验13C标记的葡萄糖明确证实,葡萄糖是在所施加的氧化条件下观察到的甲酸和甲酸甲酯形成的唯一来源。我们的结果表明,POM催化的葡萄糖氧化具有非常惊人的溶剂作用。与以前的工作相比,通过使用醇类反应介质可以实现产品收率和选择性的逐步变化。甲酸和甲酸甲酯的合并收率极高,极大地促进了产物的分离,因为低沸点的甲酸甲酯(沸点= 32°C)可以通过蒸馏简单地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 The endocyclic restriction test: determination of the transition-structure geometry for the transfer of oxygen from N,N-dialkylhydroxylamines to triarylphosphines
    作者:Mitchell L. Kurtzweil、Dekai Loo、Peter Beak
    DOI:10.1021/ja00055a009
    日期:1993.1
    The transfers of oxygen from nitrogen to phosphorus in the conversions of 1 to 2 and 3 to 4 are shown by kinetic, solvent-labeling, and double-labeling criteria to be intramolecular reactions. This information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tabilities of 13 and 14 is taken to rule out the mechanisms of classic linear S N 2 substitutions at oxygen or nitrogen, biphilic insertion, or a radical chain reaction
    在 1 到 2 和 3 到 4 的转化中,氧从氮到磷的转移通过动力学、溶剂标记和双标记标准显示为分子内反应。该信息与 13 和 14 的稳定性一起被用来排除经典线性 SN 2 氧或氮取代、双亲插入或自由基链反应的机制,并有利于通过 10-P-5 物种的反应( 18)。结果似乎提供了第一个实验证明,氧气可以以斜角转移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