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entafluoroethyldimorpholinophosphane | 1443214-5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entafluoroethyldimorpholinophosphane
英文别名
Dimorpholin-4-yl(1,1,2,2,2-pentafluoroethyl)phosphane;dimorpholin-4-yl(1,1,2,2,2-pentafluoroethyl)phosphane
pentafluoroethyldimorpholinophosphane化学式
CAS
1443214-53-6
化学式
C10H16F5N2O2P
mdl
——
分子量
322.215
InChiKey
JOVXTGVLDAPIC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4.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9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entafluoroethyldimorpholinophosphanemolybdenum hexacarbonyl 反应 24.0h, 生成 [bis(morpholin-4-yl)-(pentafluoroethyl)phosphane-κP]-pentacarbonylmolybdenum(0)
    参考文献:
    名称:
    两个具有电子中性膦配体的五羰基钼配合物:[双(吗啉-4-基)(五氟乙基)膦-κP]五羰基钼(0)和五羰基[(五氟乙基)双(哌啶-1-基)膦-κP]钼(0) )
    摘要:
    标题化合物[Mo {(C 4 H 8 NO)2 P(C 2 F 5)}(CO)5 ],(1a)和[Mo {(C 5 H 10 N)2 P (C 2 F 5)}(CO)5 ],(2a),是较大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专注于具有中性(电中性,即中性)的膦配体的合成和配位化学既不是富电子也不是电子不足的电子特性。由于四个赤道CO基团中的两个与连接到膦配体上的五氟乙基之间的电子和空间排斥,两种络合物在金属中心均具有略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形状。(1a)和(2a)的键长和角度数据支持以下结论:游离膦配体是电子中性的。对于复杂的(1a)中,在Mo-P,沫-C斧和Mo-C当量(AVE)键长是2.5063(5),2.018(2)和2.048(2),分别与用于复合物(2a)的这些值分别为2.5274(5),2.009(3)和2.050(3)。将(1a)和(2a)的几何数据与类似的Mo(CO)5配合物报告的相似数据进行比较。
    DOI:
    10.1107/s2053229614007165
  • 作为产物:
    描述:
    氯五氟乙烷氯二吗啉基膦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58.1%的产率得到pentafluoroethyldimorpholinophosphane
    参考文献:
    名称:
    亲电和电子中性膦配体的制备及其用Mo(CO)6的取代化学
    摘要:
    报告了电子中性和电子贫化的膦配体的合成,表征和配位化学。将二氨基氯膦[(R 2 N)2 PCl类型的化合物)加到C 2 F 5 Li的醚溶液中,制得相应的二氨基五氟乙基膦化合物(R 2 N)2 PC 2 F 5(R 2 N = C 4 H 8 ON,1 ; C 5 H 10 N,2 ;和C 8 H 8 N,3)。用两个当量的C 2 F 5 Li类似地处理氨基二氯膦,可制得(R 2 N)P(C 2 F 5)2(R = C 4 H 8 ON,4 ; C 5 H 10 N,5 ; C 4 H 8 N,6;和C 8 H 8 N,7)。这些膦类化合物以高沸点液体(1、2、4-7)或固体(3)的形式分离,产率中等(44-71%)。一当量为1的取代反应– 6与Mo(CO)6生成相应的五羰基配合物(L)Mo(CO)5(1a – 6a)。热分解7用的Mo(CO)6没有取得预期的五羰基复合物。所述膦化合物1 -
    DOI:
    10.1016/j.ica.2013.03.03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