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bromobenzyl)-N-methylcyclohexylamine | 92299-13-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bromobenzyl)-N-methylcyclohexylamine
英文别名
BrC6H4CH2N(Me)Cy;(2-Bromo-benzyl)-cyclohexylmethylamine;N-[(2-bromophenyl)methyl]-N-methylcyclohexanamine
N-(2-bromobenzyl)-N-methylcyclohexylamine化学式
CAS
92299-13-3
化学式
C14H20BrN
mdl
MFCD14644631
分子量
282.224
InChiKey
SREQTWJNRZXRB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71
  • 拓扑面积:
    3.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2-bromobenzyl)-N-methylcyclohexylamine(-)-menthyl p-toluenesulfinate仲丁基锂 作用下, 生成 (S)-2-(N-cyclohexyl-N-methylaminomethyl)phenyl p-tolyl sulf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带有氮原子的手性亚砜配体是可立体控制的配位元素[1]
    摘要:
    通过使用带有氮原子的手性亚砜配体作为配位元素,例如手性α-亚磺酰基乙酰胺,β或γ-氨基亚砜和β-亚磺酰基磺酰胺,研究了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证明了手性亚磺酰基功能对不对称诱导的影响。(S)-2-吡咯烷基苯基对甲苯基亚砜或(S)-2-(N-丁基-N-甲基氨基甲基)苯基对亚砜的用途甲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的甲苯基亚砜作为手性配体,在我们研究的手性亚砜配体中提供了最高的对映选择性(分别为50%或58%ee)。亚砜基参与这些催化的不对称反应是合理的,并基于获得的立体化学结果提出了不对称诱导的机理。
    DOI:
    10.1016/s0957-4166(98)00394-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在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带有氮原子的手性亚砜配体是可立体控制的配位元素[1]
    摘要:
    通过使用带有氮原子的手性亚砜配体作为配位元素,例如手性α-亚磺酰基乙酰胺,β或γ-氨基亚砜和β-亚磺酰基磺酰胺,研究了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证明了手性亚磺酰基功能对不对称诱导的影响。(S)-2-吡咯烷基苯基对甲苯基亚砜或(S)-2-(N-丁基-N-甲基氨基甲基)苯基对亚砜的用途甲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的甲苯基亚砜作为手性配体,在我们研究的手性亚砜配体中提供了最高的对映选择性(分别为50%或58%ee)。亚砜基参与这些催化的不对称反应是合理的,并基于获得的立体化学结果提出了不对称诱导的机理。
    DOI:
    10.1016/s0957-4166(98)00394-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C(sp<sup>3</sup>)−H Bond Cleavage in Pd(0)-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Alkane Arylation Adjacent to Amides and Sulfonamides
    作者:Sophie Rousseaux、Serge I. Gorelsky、Benjamin K. W. Chung、Keith Fagnou
    DOI:10.1021/ja103081n
    日期:2010.8.11
    reactivity of C(sp(3))-H bonds adjacent to a nitrogen atom can be tuned to allow intramolecular alkane arylation under Pd(0) catalysis. Diminishing the Lewis basicity of the nitrogen lone pair is crucial for this catalytic activity. A range of N-methylamides and sulfonamides react exclusively at primary C(sp(3))-H bonds to afford the products of alkane arylation in good yields. The isolation of a Pd(II) reaction
    可以调整与氮原子相邻的 C(sp(3))-H 键的反应性,以允许在 Pd(0) 催化下进行分子内烷烃芳基化。降低氮孤对的路易斯碱度对于这种催化活性至关重要。一系列 N-甲基酰胺和磺酰胺仅在初级 C(sp(3))-H 键上反应,以高产率提供烷烃芳基化产物。Pd(II) 反应中间体的分离使得能够评估反应机理,重点是碱在 C(sp(3))-H 键断裂步骤中的作用。这些化学计量研究的结果,连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实验,为协调的金属化-去质子化 (CMD) 过渡态提供了罕见的实验支持,此前已在烷烃 C(sp(3))-H 芳基化中提出了这种过渡态。而且,DFT 计算揭示了新戊酸盐添加剂作为磷化氢从 Pd(II) 中间体解离的促进剂的额外作用,使 CMD 过渡态成为可能。最后,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揭示了反应速率表达及其与新戊酸盐浓度的关系。
  • Chiral sulfoxide ligands bearing nitrogen atoms as stereocontrollable coordinating elements in palladium-catalyzed asymmetric allylic alkylations
    作者:Kunio Hiroi、Yoshio Suzuki、Ikuko Abe、Yutaka Hasegawa、Kenji Suzuki
    DOI:10.1016/s0957-4166(98)00394-2
    日期:1998.11
    chiral ligands in the palladium-catalyzed asymmetric allylic alkylations provided the highest enantioselectivity (50 or 58% e.e., respectively) among chiral sulfoxide ligands examined by u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sulfinyl groups in these catalytic asymmetric reactions is rationalized, and the mechanism for the asymmetric induction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stereochemical outcome obtained.
    通过使用带有氮原子的手性亚砜配体作为配位元素,例如手性α-亚磺酰基乙酰胺,β或γ-氨基亚砜和β-亚磺酰基磺酰胺,研究了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证明了手性亚磺酰基功能对不对称诱导的影响。(S)-2-吡咯烷基苯基对甲苯基亚砜或(S)-2-(N-丁基-N-甲基氨基甲基)苯基对亚砜的用途甲苯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中的甲苯基亚砜作为手性配体,在我们研究的手性亚砜配体中提供了最高的对映选择性(分别为50%或58%ee)。亚砜基参与这些催化的不对称反应是合理的,并基于获得的立体化学结果提出了不对称诱导的机理。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