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9S)-9,11-O-[(R)-2,4,6-trimethylbenzylidene]-9-dihydroerythronolide B | 188786-37-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9S)-9,11-O-[(R)-2,4,6-trimethylbenzylidene]-9-dihydroerythronolide B
英文别名
(1S,2S,3R,6R,7S,8S,9R,10R,12R,13S,15R,17S)-3-ethyl-7,9,10-trihydroxy-2,6,8,10,12,17-hexamethyl-15-(2,4,6-trimethylphenyl)-4,14,16-trioxabicyclo[11.3.1]heptadecan-5-one
(9S)-9,11-O-[(R)-2,4,6-trimethylbenzylidene]-9-dihydroerythronolide B化学式
CAS
188786-37-0
化学式
C31H50O7
mdl
——
分子量
534.734
InChiKey
NDZUNDXWHJWDOG-VMYGJLPM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69.1±55.0 °C(Predicted)
  • 密度:
    1.044±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5
  • 重原子数:
    3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7
  • 拓扑面积:
    105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9S)-9,11-O-[(R)-2,4,6-trimethylbenzylidene]-9-dihydroerythronolide B甲醇 、 4 A molecular sieve 、 四丁基氟化铵silver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 copper(II)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 戴斯-马丁氧化剂溶剂黄146copper(II) 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甲苯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2.0h, 生成 红霉素B
    参考文献:
    名称:
    全合成红霉素B
    摘要:
    我们报告了使用两种不同策略进行最终比赛时红霉素B首次完全合成的详细信息。这些方法中的第一种遵循经典方法,其中将去氨胺和可乐宁残基顺序连接到大环内酯上,该内酯是通过癸二酸衍生物的环化形成的,得到双糖基化大环内酯中间体,该中间体被转化为红霉素B.第二种策略的特征是一种非生物方法,其中将带有去氨胺残基的癸二酸环化,生成单糖基化的大环内酯,然后通过一系列步骤将其转化为红霉素B,所述步骤包括重新官能化和糖基化以引入可乐定。通过从头合成来制备双糖基化的癸二酸的尝试是失败的。关键癸二酸中间体的合成特征在于含有C(3)–C(10)的呋喃的氧化转化,以提供二氧杂双环[3.3.1]壬烯酮,该模板用作在C(6)上建立立体中心的模板)和C(8)。立体选择性羟醛反应用于建立C(11)-C(15)段,并进行立体选择性交联以引入包含C(1)-C(2)的丙酸酯亚基。
    DOI:
    10.1016/j.tet.2007.02.044
  • 作为产物:
    描述:
    (9S)-6-O-tert-butyldimethylsilyl-3,5-O-[(R)-4-methoxybenzylidene]-9,11-O-[(R)-2,4,6-trimethylbenzylidene]-9-dihydroerythronolide B 在 盐酸potassium dihydrogenphosphate四丁基氟化铵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42.0h, 生成 (9S)-9,11-O-[(R)-2,4,6-trimethylbenzylidene]-9-dihydroerythronolide B
    参考文献:
    名称:
    全合成红霉素B
    摘要:
    我们报告了使用两种不同策略进行最终比赛时红霉素B首次完全合成的详细信息。这些方法中的第一种遵循经典方法,其中将去氨胺和可乐宁残基顺序连接到大环内酯上,该内酯是通过癸二酸衍生物的环化形成的,得到双糖基化大环内酯中间体,该中间体被转化为红霉素B.第二种策略的特征是一种非生物方法,其中将带有去氨胺残基的癸二酸环化,生成单糖基化的大环内酯,然后通过一系列步骤将其转化为红霉素B,所述步骤包括重新官能化和糖基化以引入可乐定。通过从头合成来制备双糖基化的癸二酸的尝试是失败的。关键癸二酸中间体的合成特征在于含有C(3)–C(10)的呋喃的氧化转化,以提供二氧杂双环[3.3.1]壬烯酮,该模板用作在C(6)上建立立体中心的模板)和C(8)。立体选择性羟醛反应用于建立C(11)-C(15)段,并进行立体选择性交联以引入包含C(1)-C(2)的丙酸酯亚基。
    DOI:
    10.1016/j.tet.2007.02.04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of erythromycin B
    作者:Philippe Breton、Paul J. Hergenrother、Tsuneaki Hida、Anne Hodgson、Andrew S. Judd、Erica Kraynack、Philip R. Kym、Wen-Cherng Lee、Michael S. Loft、Masayuki Yamashita、Stephen F. Martin
    DOI:10.1016/j.tet.2007.02.044
    日期:2007.6
    We report the details of the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erythromycin B using two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the end game. The first of these follows a classical approach in which the desosamine and cladinose residues are sequentially appended to a macrocyclic lactone, which was formed by cyclization of a seco acid derivative, to give a bis-glycosylated macrolide intermediate that is converted into erythromycin
    我们报告了使用两种不同策略进行最终比赛时红霉素B首次完全合成的详细信息。这些方法中的第一种遵循经典方法,其中将去氨胺和可乐宁残基顺序连接到大环内酯上,该内酯是通过癸二酸衍生物的环化形成的,得到双糖基化大环内酯中间体,该中间体被转化为红霉素B.第二种策略的特征是一种非生物方法,其中将带有去氨胺残基的癸二酸环化,生成单糖基化的大环内酯,然后通过一系列步骤将其转化为红霉素B,所述步骤包括重新官能化和糖基化以引入可乐定。通过从头合成来制备双糖基化的癸二酸的尝试是失败的。关键癸二酸中间体的合成特征在于含有C(3)–C(10)的呋喃的氧化转化,以提供二氧杂双环[3.3.1]壬烯酮,该模板用作在C(6)上建立立体中心的模板)和C(8)。立体选择性羟醛反应用于建立C(11)-C(15)段,并进行立体选择性交联以引入包含C(1)-C(2)的丙酸酯亚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