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丙酸-1-13C | 6212-69-7

中文名称
丙酸-1-13C
中文别名
甲基乙酸-1-13C
英文名称
<1-(13)C>-Propionic acid
英文别名
<1-13C>-propionic acid;<1-13C>propionic acid;<1-13C>Propansaeure;[1-13C]-propionic acid;1-13C-propionic acid;propionic acid-1-13C;Propanoic acid-1-13C;(113C)propanoic acid
丙酸-1-13C化学式
CAS
6212-69-7
化学式
C3H6O2
mdl
——
分子量
75.0684
InChiKey
XBDQKXXYIPTUBI-LBPDFUH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4--23 °C(lit.)
  • 沸点:
    141 °C(lit.)
  • 密度:
    0.993 g/mL at 25 °C
  • 闪点:
    54 °C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稳定,避免强氧化剂、光、明火及高温。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3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安全说明:
    S23,S36,S45
  • 危险类别码:
    R34
  • WGK Germany:
    1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463 8/PG 2
  • 储存条件:
    请将药品存放在密闭、阴凉干燥的地方。

SDS

SDS:c40e07a9bf228775414a920c14cef148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丙酸-1-13C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易燃液体 (类别3)
皮肤腐蚀 (类别1B)
严重的眼损伤 (类别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6 易燃液体和蒸气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警告申明
预防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 保持容器密闭。
P240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连接。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 通风/ 照明 设备。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措施
P301 + P330 + 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 + P361 + 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70 + P378 火灾时: 用干的砂子,干的化学品或耐醇性的泡沫来灭火。
储存
P403 + 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通过皮肤迅速吸收。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13CC2H6O2
分子式
: 75.07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Propionic acid-1-13C2
-
CAS 号 6212-69-7
索引编号 607-089-00-0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会导致支气管哮喘。, 头晕, 血液病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水喷雾可用来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防范蒸汽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汽能在低洼处积聚。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的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防止吸入蒸汽和烟雾。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充气保存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CAS 号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Propionic acid-1- 6212-69-7 PC- 3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13C2 TWA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阻燃防静电防护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透明, 液体
颜色: 无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24 - -23 °C - lit.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141 °C - lit.
g) 闪点
54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0.993 g/mL 在 25 °C0.993 g/cm3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10.5 不兼容的材料
无数据资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引致灼伤。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引起皮肤烧伤。
眼睛 引起眼睛烧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会导致支气管哮喘。, 头晕, 血液病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3463 国际海运危规: 3463 国际空运危规: 3463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PROPIONIC ACID
国际海运危规: PROPIONIC ACID
国际空运危规: Propionic acid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3) 国际海运危规: 8 (3) 国际空运危规: 8 (3)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6. 其他信息
进一步信息
版权所有:2012 Co. LLC. 公司。许可无限制纸张拷贝,仅限于内部使用。
上述信息视为正确,但不包含所有的信息,仅作为指引使用。本文件中的信息是基于我们目前所知,就正
确的安全提示来说适用于本品。该信息不代表对此产品性质的保证。
参见发票或包装条的反面。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丙酸-1-13C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0.05h, 生成 1-丙醇-1-13C
    参考文献:
    名称:
    [11C]一氧化碳合成[1-11C]丙基和[1-11C]丁基碘化物及其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摘要:
    用 11C(β+,t1/2 = 20.4 分钟)标记的化合物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这是一种定量的非侵入性分子成像技术。它利用计算机重建方法生成活体放射性分布的时间分辨图像。探讨了通过单次通过非热等离子体反应器从[11C]甲烷和碘制备[11C]甲基碘的可行性。通过 [11C] 二氧化碳 (24 GBq) 的催化氢化和随后的碘化,在 6 分钟内以 13 ± 3% 衰减校正的放射化学产率获得了具有 412 ± 32 GBq/µmol 比放射性的 [11C] 甲基碘,电子碰撞。标记的乙基碘、丙基碘和丁基碘在 15 分钟内通过使用 [11C] 一氧化碳的钯介导的羰基化合成。羰基化产物,标记为羧酸、酯和醛,被还原为相应的醇并转化为烷基碘。[1-11C] 乙基碘是通过钯介导的甲基碘羰基化获得的,衰减校正的放射化学产率为 55 ± 5%。[1-11C] 碘化丙烷和 [1-11C] 碘化丁酯是
    DOI:
    10.1002/jlcr.1119
  • 作为产物:
    描述:
    <1-13C>-cyclopropanone hydrate 反应 1.5h, 以100%的产率得到丙酸-1-13C
    参考文献:
    名称:
    在细胞色素 P450 催化的环丙胺 N-脱烷基化过程中环丙酮的形成
    摘要:
    已使用探针底物 N-环丙基-N-甲基苯胺 (2a) 和 N-(1'-甲基环丙基)-N-甲基苯胺 (2b) 研究了单电子转移 (SET) 在 P450 催化的 N-脱烷基化反应中的作用. 在早期的工作中,我们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对 2a 的 SET 氧化仅导致通过环丙烷环断裂产生的产物 [Shaffer, CL; 莫顿,医学博士;Hanzlik,RPJ 上午。化学 社会。2001, 123, 8502-8508]。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苯巴比妥预处理大鼠(其中含有 CYP2B1 作为主要同工酶)的肝微粒体有效氧化 [1'-(13)C, 1'-(14)C]-2a(90 年中消耗 80%分钟)。2a 的消失始终遵循一级动力学,表明 2a 缺乏 P450 失活。孵育混合物的 HPLC 检查显示三种吸收紫外线的代谢物:N-甲基苯胺 (4)、N-环丙基苯胺 (6a) 和一种代谢物 (M1) 初步鉴定为对羟基-2a,摩尔比为
    DOI:
    10.1021/ja011934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rofuranoic Acids: In Vivo Metabolism of 2-(2-Carboxyethyl)-4-methyl-5-propylfuran-3-carboxylic Acid (CMPF) and Effects on in Vitro Insulin Secretion
    作者:Edith Nagy、Ying Liu、Kacey J. Prentice、Kyle W. Sloop、Phillip E. Sanders、Battsetseg Batchuluun、Craig D. Hammond、Michael B. Wheeler、Timothy B. Durham
    DOI:10.1021/acs.jmedchem.6b01668
    日期:2017.3.9
    -carboxylic acid) is a metabolite that circulates at high concentrations in type 2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patients. Further, human clinical studies suggest it might have a causal role in these diseases. CMPF inhibits insulin secretion in mouse and human islets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rodents. However, the metabolic fate of CMPF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structure to effects on insulin secretion have
    CMPF(2-(2-羧乙基)-4-甲基-5-丙基呋喃-3-羧酸)是一种代谢产物,在2型和妊娠糖尿病患者中以高浓度循环。此外,人类临床研究表明它可能在这些疾病中起因果作用。CMPF在啮齿动物中体外和体内抑制小鼠和人类胰岛中的胰岛素分泌。但是,尚未对CMPF的代谢命运以及结构与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描述了CMPF及其类似物的合成。这些包括同位素标记的分子。在体内对这些材料的研究导致首次观察到CMPF的代谢产物。另外,已经制备了多种CMPF类似物,并在使用小鼠和人胰岛的胰岛素分泌测定中对其进行了表征。鉴定了几种影响体外胰岛素分泌的分子。描述的分子应作为进一步研究CMPF生物学的有趣探针。
  • Isomerization of alkane molecular ions
    作者:John L. Holmes、Peter C. Burgers、M. Yousuf A. Mollah、Peder Wolkoff
    DOI:10.1021/ja00374a030
    日期:1982.5
    The appearance energies of daughter ions for the major low-energy losses of C/sub 2/H/sub 6/, CH/sub 4/, and CH/sub 3/., of pentane and methylbutane radical cations were measured. The behaviors of a variety of /sup 13/C- and /sup 2/H-labeled compounds were examined. For methylbutane, loss of C/sub 2/H/sub 6/ and CH/sub 3/. yielded ionized propene and 2-butyl cations, at their calculated thermochemical
    测量了戊烷和甲基丁烷自由基阳离子的 C/sub 2/H/sub 6/、CH/sub 4/ 和 CH/sub 3/. 的主要低能量损失的子离子的出现能。检查了多种/sup 13/C-和/sup 2/H-标记化合物的行为。对于甲基丁烷,损失 C/sub 2/H/sub 6/ 和 CH/sub 3/。在计算出的热化学阈值下,产生了离子化的丙烯和 2-丁基阳离子。CH/sub 4/ 的损失以比为产生电离的丁-2-烯、甲基丙烯、丁-1-烯或甲基环丙烷而计算的能量大的能量进行。乙烷消除部分(约 20 至 25%)先于 1 至 2 甲基转移和伴随的 2 至 1 H 转移;讨论了与该反应相关的同位素效应。对于戊烷,损失 CH/sub 3/。和 CH/sub 4/ 发生在相同的能量,对应于计算的次级阳离子产生阈值;/sup 13/C 标记实验表明,在这些反应中,倒数第二个 C 原子没有丢失,但 C-3 丢失了
  • Acid Chlorides as Formal Carbon Dianion Linchpin Reagents in the Aluminum Chloride-Mediated Dieckmann Cyclization of Dicarboxylic Acids
    作者:Ahlam M. Armaly、Sukanta Bar、Corinna S. Schindler
    DOI:10.1021/acs.orglett.7b01623
    日期:2017.8.4
    chlorides as formal dianion linchpin reagents that enable access to cyclic 2-alkyl- and 2-acyl-1,3-alkanediones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is described herein. Mechanistic experiments relying on 13C-labeling studies confirm the role of acid chlorides as carbon dianion linchpin reagents and have led to a revised reaction mechanism for the aluminum(III)-mediated Dieckmann cyclization of dicarboxylic acids
    本文描述了酰氯作为正式的二价阴离子关键试剂的开发,该试剂能够从二元羧酸获得环状的2-烷基-和2-酰基-1,3-烷二酮。依靠13 C标记研究的机理实验证实了酰氯作为碳二价阴离子键试剂的作用,并导致了铝(III)介导的Dieckmann与酰氯的二羧酸环化Dieckmann环化反应的修正反应机理。
  • Isocyanurate Anion Radicals via Electron-Initiated Cycloaddition of Isocyanates
    作者:Steven J. Peters、Joseph R. Klen、Nathaniel C. Smart
    DOI:10.1021/ol801793t
    日期:2008.10.16
    Room temperature sodium metal reductions of alkyl isocyanates lead to the rapid electron-initiated formation of alkyl isocyanurate anion radicals, which exhibit EPR coupling to only two equivalent nitrogens. Reduction of (13)C-enriched ethyl isocyanate reveals that the odd electron localizes in the pi system of one carbonyl in the isocyanurate ring. EPR line-width alternation effects indicate that
    烷基异氰酸酯的室温钠金属还原反应导致烷基异氰脲酸酯阴离子基团的快速电子引发形成,该基团表现出仅与两个等效氮原子偶联的EPR。富含(13)C的异氰酸乙酯的还原表明,奇数电子位于异氰脲酸酯环中一个羰基的pi系统中。EPR线宽交替效应表明至少两个稳定构象异构体处于快速平衡状态,并经历快速交换。
  • Carboxylic Acids as Lewis Bases: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Strongly Acidic Carboxylic Acid Adducts of B(C<sub>6</sub>F<sub>5</sub>)<sub>3</sub>
    作者:Simona Mitu、Michael C. Baird
    DOI:10.1021/om060601k
    日期:2006.9.1
    free acid and the 19F and 11B resonances of free B(C6F5)3. The electron-withdrawing power of the highly electrophilic B(C6F5)3 increases the Brønsted acidity of the coordinated carboxylic acids sufficiently that they are able to protonate isobutene and thus initiate its carbocationic polymerization. The enhanced acidity also results in slow, partial cleavage of B−C6F5 bonds, and with benzoic acid the
    羧酸与CH 2 Cl 2中的B(C 6 F 5)3反应形成1:1加合物,其特征是室温IR和低温(−30°C)1 H,19 F,13 C和11 B NMR光谱。配位似乎是通过羰基氧原子发生的,并且加合物及其组分之间的交换通常足够缓慢,以至于很容易将加合物的1 H,19 F,13 C和11 B共振与1 H和13区别开来。相应的游离酸的C共振以及游离B(C 6 F 5)3的19 F和11 B共振。高亲电性B(C 6 F 5)3的吸电子能力充分提高了配位羧酸的布朗斯台德酸度,使其能够质子化异丁烯,从而引发其碳正离子聚合。增强的酸度还会导致B-C 6 F 5键的缓慢,部分裂解,并且使用苯甲酸使化合物[(μ- C6 H 5 CO 2)(μ-OH)B(C 6 F5)2 } 2 ]已经被分离并在晶体学上进行了表征。由于缓慢的B-C 6 F 5裂解,未获得羧酸的1:1加成物的晶体学上有用的晶体,但C 2 H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