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yl (5S)-3-oxo-5,6-bis(phenylmethoxy)hexanoate | 167167-27-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yl (5S)-3-oxo-5,6-bis(phenylmethoxy)hexanoate
英文别名
——
benzyl (5S)-3-oxo-5,6-bis(phenylmethoxy)hexanoate化学式
CAS
167167-27-3
化学式
C27H28O5
mdl
——
分子量
432.516
InChiKey
AOFQXVDYOJMESA-SANMLTN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
  • 重原子数:
    32
  • 可旋转键数:
    1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6
  • 拓扑面积:
    61.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yl (5S)-3-oxo-5,6-bis(phenylmethoxy)hexanoate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吡啶三氟化硼乙醚二苯基磷酸potassium tert-butylate氢气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86.0h, 生成 methyl 7-(3-acetyloxypropoxy)-4-[(2S)-2,3-bis(phenylmethoxy)propyl]-5-isocyanato-1H-indole-2-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苯部分中烷基取代的吲哚的制备。第15部分。使用新方法制备羟基吲哚,不对称合成(+)-杜卡霉素SA。
    摘要:
    如图5所示,从L-苹果酸(7)开始不完全合成天然(+)-杜卡霉素SA(1),确定了1的绝对构型。为关键化合物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步骤,即形成烷氧基吲哚衍生物,合成了模型化合物9和40,并使用i)2-乙基-2-甲基-1,3-二恶烷和三氟化硼醚化物和ii)1,3-的两个缩醛化条件发现双(三甲基甲硅烷氧基)丙烷和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甲硅烷基是有效的。先前的条件已成功应用于全合成,并从48制备了49b,收率为54%。进一步的研究包括i)将Curbius重排53b至56,以及ii)在紧邻的仲苄基存在下裂解伯苄氧基(56->
    DOI:
    10.1248/cpb.46.559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苯部分中烷基取代的吲哚的制备。第15部分。使用新方法制备羟基吲哚,不对称合成(+)-杜卡霉素SA。
    摘要:
    如图5所示,从L-苹果酸(7)开始不完全合成天然(+)-杜卡霉素SA(1),确定了1的绝对构型。为关键化合物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步骤,即形成烷氧基吲哚衍生物,合成了模型化合物9和40,并使用i)2-乙基-2-甲基-1,3-二恶烷和三氟化硼醚化物和ii)1,3-的两个缩醛化条件发现双(三甲基甲硅烷氧基)丙烷和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甲硅烷基是有效的。先前的条件已成功应用于全合成,并从48制备了49b,收率为54%。进一步的研究包括i)将Curbius重排53b至56,以及ii)在紧邻的仲苄基存在下裂解伯苄氧基(56->
    DOI:
    10.1248/cpb.46.55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of natural (+)-duocarmycin SA.
    作者:Hideaki MURATAKE、Naoshige MATSUMURA、Mitsutaka NATSUME
    DOI:10.1248/cpb.43.1064
    日期:——
    A total synthesis of natural (+)-duocarmycin SA (1) was achieved as shown in Chart 1, starting from L-malic acid (5) by using a Lewis acid-mediated indole formation reaction of a pyrrole precursor 14 to form the key compound 15.
    天然的 (+)-二卡莫霉素 SA (1) 的全合成已如图1所示,从 L-苹果酸 (5) 开始,通过路易斯酸介导的吲哚形成反应,将一个吡咯前体 14 转化为关键化合物 15。
  • Preparation of Alkyl-Substituted Indoles in the Benzene Portion. Part 15.1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Duocarmycin SA Using Novel Procedure for Preparation of Hydroxyindoles.
    作者:Hideaki MURATAKE、Naoshige MATSUMURA、Mitsutaka NATSUME
    DOI:10.1248/cpb.46.559
    日期:——
    An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natural (+)-duocarmycin SA (1) starting from L-malic acid (7) was achieved as shown in Chart 5, establishing firmly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1. In order to find suitable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the key step, i.e., the formation of an alkoxyindole derivative, model compounds 9 and 40 were synthesized and two acetalization conditions using i) 2-ethyl-2-methyl-1,3-dioxane
    如图5所示,从L-苹果酸(7)开始不完全合成天然(+)-杜卡霉素SA(1),确定了1的绝对构型。为关键化合物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步骤,即形成烷氧基吲哚衍生物,合成了模型化合物9和40,并使用i)2-乙基-2-甲基-1,3-二恶烷和三氟化硼醚化物和ii)1,3-的两个缩醛化条件发现双(三甲基甲硅烷氧基)丙烷和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甲硅烷基是有效的。先前的条件已成功应用于全合成,并从48制备了49b,收率为54%。进一步的研究包括i)将Curbius重排53b至56,以及ii)在紧邻的仲苄基存在下裂解伯苄氧基(56->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