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首次探索了Hg(II)配合物中三唑-硫脲配体的超分子结构多样性,生成了一系列单核、双核和配位聚合物: {[Hg(L1)2(L1–)2]} (1), {[Hg2(L1)2(μ2-I)2I2]·DMSO} (2), {[Hg(L2)(μ2-I)I]·MeOH}∝ (3), {[Hg2(μ-L3–)4]}∝ (4), {[HgCl(L4–)L4]·MeOH} (5), {[Hg2(L4)2(μ2-I)2(I)2]·2MeOH} (6), {[Hg2(μ2-L5–)4]}∝ (7), {[Hg2(μ2-Cl)2(L6–)2(L6)2]} (8), {[Hg2(μ2-Br)2(L6–)2(L6)2]} (9), 和 {[Hg2(μ2-I)2(L6–)2(L6)2]} (10)。提出了反应机制,解释了 {[Hg2I3(μ3-L5′)]}∝ (11) 中意外的配体重排现象。配体通过X射线晶体学和计算方法得到了充分表征。包括六个新的三唑-硫脲基配体,即1-R-3-(4H-1,2,4-三唑-4-基)硫脲(其中 R = 甲基 (L1), 乙基 (L2), 丙基 (L3), 异丙基 (L4) 及其多晶型物 (L4-poly), 烯丙基 (L5), 乙酸乙酯 (L6), 及其溶剂化物 (L6_MeOH))。在紫外光激发下,7, 10 和 11 显示出可见的宽范围光致发光,从7和10中的配体中心(LC)荧光与有机配体至金属电荷转移(LMCT)发射态,到11中的卤素至金属电荷转移(XMCT)与卤素至配体电荷转移(XLCT)发射态。通过实验证据与态密度的理论计算对比,阐明了所得配位聚合物中可变的发光机制,证明涉及柔性1,2,4-三唑基配体的Hg(II)卤素配位聚合物是一类有前景的发光分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