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苯-1,3,5-d3 | 1684-47-5

中文名称
苯-1,3,5-d3
中文别名
苯-1,3,5-D3
英文名称
1,3,5-trideuteriobenzene
英文别名
——
苯-1,3,5-d3化学式
CAS
1684-47-5
化学式
C6H6
mdl
——
分子量
81.0898
InChiKey
UHOVQNZJYSORNB-NHPOFCF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5.5 °C (lit.)
  • 沸点:
    80 °C (lit.)
  • 密度:
    0.908 g/mL at 25 °C
  • 闪点:
    12 °F
  • 溶解度:
    可溶于氯仿(少量)、乙酸乙酯(少量)
  • 稳定性/保质期:
    如果按照规定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发生分解,也没有已知的危险情况。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6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F,T
  • 安全说明:
    S45,S53
  • 危险类别码:
    R45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1114 3/PG 2
  • 储存条件:
    请将产品存放在常温、阴凉且通风良好的地方。

SDS

SDS:26caf64697da67b25301a9e19071b2b8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苯-1,3,5-d3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易燃液体 (类别2)
皮肤刺激 (类别2)
眼刺激 (类别2A)
生殖细胞突变性 (类别1B)
致癌性 (类别1A)
吸入危险 (类别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25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H304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40 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
H350 可能致癌。
警告申明
预防
P201 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
P202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和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 保持容器密闭。
P240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连接。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 通风/ 照明 设备。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措施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3 + P361 + 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08 + 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 就诊。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1 不要诱发呕吐。
P332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 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62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70 + P378 火灾时: 用干的砂子,干的化学品或耐醇性的泡沫来灭火。
储存
P403 + 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只限于专业使用者。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6D3H3
分子式
: 81.13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Benzene-1,3,5-d3
-
CAS 号 1684-47-5
索引编号 601-020-00-8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恶心, 头晕, 头痛, 麻醉,
吸入高浓度的苯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效应,表现为愉快、神经兴奋和/或眼花、沮丧、困倦或疲劳感。受害者
会经历胸腔发紧、呼吸困难和意识丧失。大量接触后数分钟到数小时会发生震颤、抽搐,甚至因呼吸麻痹和循
环衰竭导致死亡。吸入少量液体立即仪器肺水肿和肺组织出血。直接皮肤接触会引起红斑。长期或反复皮肤接
触会引起脱水、收缩性皮炎、皮肤继发感染。主要的靶器官是造血系统。情况发展会发生流鼻血、牙龈和粘膜
出血、紫瘢、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和白血病。骨髓可能表现正常、无定形或增生,可
能与外周血形成不同步。长期接触, 血液病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水喷雾可用来冷却未打开的容器。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移去所有火源。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防范蒸汽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汽能在低洼处积聚。
6.2 环境保护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的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曝露:使用前需要获得专门的指导。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吸入蒸汽和烟雾。
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采取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充气保存 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CAS 号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Benzene-1,3,5-d3 1684-47-5 PC- 6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TWA 化学有害因素
备注 确认人类致癌物

PC- 1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STEL 化学有害因素
确认人类致癌物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阻燃防静电防护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5.5 °C - lit.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80 °C - lit.
g) 闪点
-11 °C - 闭杯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0.908 g/mL 在 25 °C0.908 g/cm3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热,火焰和火花。 极端的温度和直接日光。
10.5 不兼容的材料
无数据资料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活体试验表明有诱变效应
致癌性
对人类的致癌物。
IARC:
1 - 第1组:对人类致癌 (Benzene-1,3,5-d3)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已知此物质或混合物会引起人类呼吸器官的毒性危险或者必须把它当作人类呼吸毒性危害物。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如果服入有呼吸危害-能进入肺部并引起损伤。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恶心, 头晕, 头痛, 麻醉,
吸入高浓度的苯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效应,表现为愉快、神经兴奋和/或眼花、沮丧、困倦或疲劳感。受害者
会经历胸腔发紧、呼吸困难和意识丧失。大量接触后数分钟到数小时会发生震颤、抽搐,甚至因呼吸麻痹和循
环衰竭导致死亡。吸入少量液体立即仪器肺水肿和肺组织出血。直接皮肤接触会引起红斑。长期或反复皮肤接
触会引起脱水、收缩性皮炎、皮肤继发感染。主要的靶器官是造血系统。情况发展会发生流鼻血、牙龈和粘膜
出血、紫瘢、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和白血病。骨髓可能表现正常、无定形或增生,可
能与外周血形成不同步。长期接触, 血液病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1114 国际海运危规: 1114 国际空运危规: 1114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BENZENE
国际海运危规: BENZENE
国际空运危规: Benzen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3 国际海运危规: 3 国际空运危规: 3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ri-tert-butylsilylamido)bis(tri-tert-butylsilyloxy)(cyclopentyl)titanium 、 苯-1,3,5-d3全氘代环己烷 为溶剂, 生成 (tri-tert-butylsilylamido-d1)bis(tri-tert-butylsilyloxy)(phenyl-3,5-d2)titanium 、 (tri-tert-butylsilylamido)bis(tri-tert-butylsilyloxy)(phenyl-2,4,6-d3)titanium
    参考文献:
    名称:
    (silox)2(tBu3SiND)TiR + RH (silox =tBu3SiO) 的分子间和分子内实验和计算的平衡同位素效应:推断的 RH/D 添加到瞬态 (silox)2TiNSitBu3 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摘要:
    本文讨论了分子间和分子内实验和计算的平衡同位素效应。
    DOI:
    10.1021/ja000112q
  • 作为产物:
    描述:
    <2,4,6-2H3>-trimethylphenylsilane 在 高氯酸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苯-1,3,5-d3
    参考文献:
    名称:
    亲电子取代中的次级氘同位素效应-三甲基苯基硅烷的原去甲硅烷基化
    摘要:
    为trimethylphenylsilane的protodesilylation和[2,4,6的反应速率2 ħ 3 ] -trimethylphenylsilane通过的HClO 4,测定在wässrige甲醇(2:5,V / V)和其中发现该反应的副氘同位素效应为k H / k D3 = 0.79。观察到的同位素效应的大小支持了一种机制,其中速率确定步骤是质子从水合氢离子转移到硅烷以形成σ中间体。
    DOI:
    10.1002/hlca.1981064083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vergent Late‐Stage (Hetero)aryl C−H Amination by the Pyridinium Radical Cation
    作者:Won Seok Ham、Julius Hillenbrand、Jérôme Jacq、Christophe Genicot、Tobias Ritter
    DOI:10.1002/anie.201810262
    日期:2019.1.8
    (Hetero)arylamines constitute some of the most prevalent functional molecules, especially as pharmaceuticals. However, structurally complex aromatics currently cannot be converted into arylamines, so instead, each product isomer must be assembled through a multistep synthesis from simpler building blocks. Herein, we describe a late‐stage aryl C−H amination reac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complex primary
    (杂)芳基胺构成一些最普遍的功能分子,尤其是作为药物。然而,结构复杂的芳族化合物目前不能转化为芳基胺,因此,必须通过更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多步合成来组装每种产物异构体。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后期芳基CH胺化反应,用于合成其他反应无法直接进入的复杂伯芳基胺。我们通过机理分析显示了广泛的底物范围和反应的组成多样性的原因,并使之合理化,这使人们能够获得否则不容易获得的分子。
  • Mechanism of the Selective Fe-Catalyzed Arene Carbon–Hydrogen Bond Functionalization
    作者:Verònica Postils、Mònica Rodríguez、Gerard Sabenya、Ana Conde、M. Mar Díaz-Requejo、Pedro J. Pérez、Miquel Costas、Miquel Solà、Josep M. Luis
    DOI:10.1021/acscatal.7b03935
    日期:2018.5.4
    C(sp3)–H functionalization are not formed. We herein present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mechanistic study to explain this exceptional selectivity. Our computational study reveals that the key step is the formation of an enol-like substrate, which is the precursor of the final insertion products. Experimental evidences based on substrate probes and isotopic labeling experiments in favor of
    直到最近发现一种铁基催化体系可以实现这种转化,才能通过重氮乙酸乙酯中的卡宾插入来实现苯和烷基苯的芳香族C(sp 2)–H键的完全化学选择性官能化。带有pytacn配体(pytacn = L1 = 1-(2-吡啶基甲基)-4,7-二甲基-1,4,7-三氮杂环壬烷)的Fe(II)络合物仅将CHCO 2 Et单元转移到C(sp 2)–H键。通常通过Buchner反应观察到环庚三烯化合物,或者当使用烷基苯时,从C(sp 3)–H功能化未形成。我们在这里提出了一种结合实验和计算机理的研究来解释这种非同寻常的选择性。我们的计算研究表明,关键步骤是形成烯醇样底物,这是最终插入产物的前体。提供了基于底物探针和同位素标记实验的实验证据,有利于这种机械解释。
  • Aromatic Substitution with Hypercloso C(BCH<sub>3</sub>)<sub>11</sub>:  A New Mechanism
    作者:Kamesh Vyakaranam、Zdenek Havlas、Josef Michl
    DOI:10.1021/ja066520x
    日期:2007.4.1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solvolytic intermediate C(BMe)11 performs aromatic substitution by a novel mechanism.
    提出溶剂分解中间体 C(BMe)11 通过一种新机制进行芳香取代。
  • Mechanism of <i>N</i>-Fluorobenzenesulfonimide Promoted Diamination and Carboamination Reactions: Divergent Reactivity of a Pd(IV) Species
    作者:Paul A. Sibbald、Carolyn F. Rosewall、Rodney D. Swartz、Forrest E. Michael
    DOI:10.1021/ja906915w
    日期:2009.11.4
    the Pd-C bond. Conversely, arylation of the Pd-alkyl complex proceeds via retention of stereochemistry, consistent with C-H activation of the arene at the Pd(IV) center. A small intermolecular isotope effect (k(H)/k(D) = 1.1) and a large intramolecular isotope effect (k(H)/k(D) = 4) were measured for this process, indicating that C-H activation occurs via a poorly selective product-determining coordination
    研究了 N-氟苯磺酰亚胺 (NFBS) 促进的 Pd 催化烯烃二胺化和碳胺化的机理。立体化学标记实验确定二化反应通过两个氮基团的整体顺式加成进行,而碳胺化是芳烃和氮反加成到烯烃上的结果。观察到氨基钯化产生的中间体 Pd-烷基配合物,并获得了其 2,2'-联吡啶 (bipy) 配合物的 X 射线晶体结构,揭示了酰胺保护基团与钯的强螯合。在存在和不存在添加的配体的情况下,氨基钯化被证明是一种抗选择性过程,通过氮对 Pd 配位烯烃的外部攻击进行。中间体 Pd-烷基配合物在暴露于 NFBS 后转化为二胺化产物,通过氧化加成反转构型,随后苯磺酰亚胺阴离子解离和 Pd-C 键的 S(N)2 置换。相反,Pd-烷基配合物的芳基化通过保留立体化学进行,这与 Pd(IV) 中心芳烃的 CH 活化一致。该过程测量到小的分子间同位素效应 (k(H)/k(D) = 1.1) 和大的分子内同位素效应 (k(H)/k(D)
  • C−H Activation and Functionalization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by Transition-Metal Boryl Complexes
    作者:Karen M. Waltz、Clare N. Muhoro、John F. Hartwig
    DOI:10.1021/om990113v
    日期:1999.8.1
    boryl complexes of the form Cp‘Fe(CO)LBcat and (CO)5MBcat, where Cp‘ = C5H5, C5Me5, M = Mn, Re, L = CO, PMe3, and cat = 1,2-O2C6H4, were synthesized by reaction of ClBcat with [Cp‘Fe(CO)L]- or [M(CO)5]-. X-ray crystal structures of CpFe(CO)2Bcat, Cp*Fe(CO)2Bcat, and (CO)5MnBcat were obtained. Upon irradiation, these metal boryl complexes reacted with arenes and alkenes to form aryl- and vinylboronate
    形式为Cp'Fe(CO)LBcat和(CO)5 MBcat的过渡金属硼烷基络合物,其中Cp'= C 5 H 5,C 5 Me 5,M = Mn,Re,L = CO,PMe 3和通过ClBcat与[Cp'Fe(CO)L] -或[M(CO)5 ] -的反应合成cat = 1,2-O 2 C 6 H 4。CpFe (CO)2 Bcat,Cp * Fe(CO)2 Bcat和(CO)5的X射线晶体结构获得了MnBcat。辐射后,这些金属硼烷基络合物与芳烃和烯烃反应,以中等至高收率形成芳基和乙烯基硼酸酯产物。具有甲基,氯,三氟甲基,甲氧基和二甲基氨基取代基的单取代的芳烃用作底物,并测量了邻位,间位和对位取代的芳烃产物的比率。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电子效应,表明该化学反应不是通过典型的亲电芳族取代途径发生的。进行了甲苯和其他取代的芳烃之间的竞争实验。反应性差异很小,但是发现茴香醚具有最快的反应速率。测量了CpFe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