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hydrogen hexachloroplatinate(IV) hexahydrate | 18497-13-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hydrogen hexachloroplatinate(IV) hexahydrate
英文别名
chloroplatinic acid hexahydrate;hexachloroplatinic acid hexahydrate;hydrogen hexachloroplatinate(IV) hexahydrate;hexachloroplatinic(IV) acid hexahydrate;H2PtCl6*6H2O;hydrogen hexachloroplatinate hexahydrate;H2PtCl6·6H2O;chloroplatinic acid;hexachloroplatinum(2-);hydron;hydrate
dihydrogen hexachloroplatinate(IV) hexahydrate化学式
CAS
18497-13-7;26023-84-7
化学式
Cl6Pt*2H*6H2O
mdl
——
分子量
517.906
InChiKey
SLIOYUPLNYLSSR-UHFFFAOYSA-I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60 °C
  • 密度:
    2.430
  • 溶解度: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5M,橙色,透明
  • 暴露限值:
    ACGIH: TWA 0.002 mg/m3NIOSH: IDLH 4 mg/m3; TWA 0.002 mg/m3
  • 稳定性/保质期:
    <p>遵照规定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p>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2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T
  • 安全说明:
    S22,S26,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25,R42/43,R41
  • WGK Germany:
    1
  • 海关编码:
    284390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507 8/PG 3
  • RTECS号:
    TP1510000
  • 危险标志:
    GHS05,GHS06,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01,H314,H317,H334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01 + P310,P305 + P351 + P338,P310

SDS

SDS:519179ef99eb4294402dd337e32ce1db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氯铂酸 六水合物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Hydrogen hexachloroplatinate(IV) hexahydrate
Hexachloroplatinic acid hexahydrate
Platinic chloride hexahydrat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3)
皮肤腐蚀 (类别 1B)
严重眼睛损伤 (类别 1)
呼吸过敏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H334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
警告申明
预防措施
P260 不要吸入粉尘或烟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P285 如通风不良,须戴呼吸防护设备。
事故响应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1 + P330 + P331 如果吞咽:漱口,不要催吐。
P303 + P361 + P353 如果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除去/脱掉所有沾污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
浴。
P304 + P340 如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处置(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3 沾污的衣服清洗后方可再用。
安全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Hydrogen hexachloroplatinate(IV) hexahydrate
别名
Hexachloroplatinic acid hexahydrate
Platinic chloride hexahydrate
: H2Cl6Pt · 6H2O
分子式
: 517.90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Chloroplatinic acid hexahydrate
<=100%
化学文摘登记号(CAS 18497-13-7
No.) 241-010-7
EC-编号 078-009-00-4
索引编号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氯化氢气体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戴呼吸罩。 避免粉尘生成。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和处置时不要产生粉尘。 扫掉和铲掉。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形成粉尘和气溶胶。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对光线敏感 强吸湿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完全接触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飞溅保护
物料: 丁腈橡胶
最小的层厚度 0.11 mm
溶剂渗透时间: 480 min
测试过的物质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规格 M)
, 测试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剂形式应用或与其它物质混合应用,或在不同于EN
374规定的条件下应用,请与EC批准的手套的供应商联系。
这个推荐只是建议性的,并且务必让熟悉我们客户计划使用的特定情况的工业卫生学专家评估确认才可.
这不应该解释为在提供对任何特定使用情况方法的批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不适用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碱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腹膜内的 - 小鼠 - 82 mg/kg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可能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
可能引起呼吸道过敏反应。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误吞会中毒。 引致灼伤。
皮肤 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有害。 引起皮肤灼伤。
眼睛 引起眼睛灼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咳嗽, 呼吸短促, 头痛, 恶心, 呕吐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TP1510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2507 国际海运危规: 2507 国际空运危规: 2507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CHLOROPLATINIC ACID, SOLID
国际海运危规: CHLOROPLATINIC ACID, SOLID
国际空运危规: Chloroplatinic acid, solid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国际海运危规: 8 国际空运危规: 8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应用

氯铂酸六水合物可作为金属分选试剂,主要用于制备贵金属催化剂及贵金属涂镀。它可用于沉淀钾、镓、铵、铯和铊,从而与钠分离;还应用于沉淀生物碱、电镀、制造催化剂以及生产铂石棉等。

<用途> 主要用于制备贵金属催化剂及贵金属涂镀,同时也用于沉淀钾、镓、铵、铯和铊以与钠分离。此外,它还可用于沉淀生物碱、电镀、制造催化剂以及生产铂石棉等。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hydrogen hexachloroplatinate(IV) hexahydrate 在 sodium citrat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4.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A gigantic polyoxozirconate with visible photoactivity
    摘要:
    我们提出了一个巨大的聚氧化锆纳米团簇的合成和结构(Zr18O212-OH)2(OOCPh)28),其中包括6、7和8配位的锆原子。这是迄今为止最大和第一个可见光活性的聚氧化锆。该团簇表现出可见光驱动的光催化活性,用于H2产生。
    DOI:
    10.1039/c7dt02013a
  • 作为产物:
    描述:
    在 aqua regia 作用下, 生成 dihydrogen hexachloroplatinate(IV) hexahyd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Precht, H., Zeitschrift fur Analytische Chemie, 1879, vol. 18, p. 511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2,3,3,3-四氟丙烯dihydrogen hexachloroplatinate(IV) hexahydrate三氯硅烷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21%的产率得到三氟丙基三氯硅烷
    参考文献:
    名称:
    氢氟烯烃(HFO)的催化氢化硅烷化:新型氟化硅烷的合成及其合成特征的多样性
    摘要:
    我们在这里介绍由Pt,Pd和Rh配合物催化的商业化氢氟烯烃的氢化硅烷化反应,作为通向一系列新型多氟硅烷的有效途径,以及它们用作基于C-F和C-Si的后续功能化的通用结构单元键激活。
    DOI:
    10.1002/ejoc.20200085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verse C–C Bond-Forming Reactions of Bis(carbene)platinum(II) Complexes
    作者:Rachel C. Klet、Jay A. Labinger、John E. Bercaw
    DOI:10.1021/om300733h
    日期:2012.9.24
    The platinum(0) complex Pt(PPh3)4 catalyzes coupling of the carbene ligands of (CO)5CrC(OMe)(p-MeOC6H4)} (1). The stable bis(carbene)platinum(II) complexes Cl2PtC(OMe)(Me)}2 (3), Br2PtC(OMe)(Me)}2 (4), and Cl2PtC(OiPr)(Me)}2 (5) can be induced to undergo C–C coupling reactions by several means. Reduction of 3–5 to platinum(0) with cobaltocene results in formation of internal olefins, (E/Z)-2,3-dimethoxybut-2-ene
    铂(0)络合物Pt(PPh 3)4催化(CO)5 Cr C(OMe)(p- MeOC 6 H 4)}(1)的卡宾配体的偶联。稳定的双(卡宾)铂(II)络合物Cl 2 Pt C(OMe)(Me)} 2(3),Br 2 Pt C(OMe)(Me)} 2(4)和Cl 2 Pt C(O i Pr)(Me)} 2(5)可以通过几种方法诱导进行C–C偶联反应。减少3 – 5与钴茂金属合成铂(0)会导致形成内部烯烃,(E / Z)-2,3-二甲氧基丁-2-烯(6)或(E / Z)-2,3-二异丙氧基丁-2-烯(7)。的反应3 - 5与PPH 3产率的末端烯烃,2,3-二甲氧-1-烯(13)或2,3- diisopropoxybut -1-烯(15),有Cl沿2的Pt(PPH 3)2(12)或Br 2 Pt(PPh 3)2(14)。相反,在3 – 5中添加吡啶不影响CC耦合;相反,酰基络合物为顺
  • Singlet Oxygen-Engaged Selective Photo-Oxidation over Pt Nanocrystals/Porphyrinic MOF: The Roles of Photothermal Effect and Pt Electronic State
    作者:Yu-Zhen Chen、Zhiyong U. Wang、Hengwei Wang、Junling Lu、Shu-Hong Yu、Hai-Long Jiang
    DOI:10.1021/jacs.6b12074
    日期:2017.2.8
    synergetic photothermal effect and singlet oxygen production. Additionally, in opposition to the function of the Schottky junction, injection of hot electrons from plasmonic Pt into PCN-224(M) would lower the electron density of the Pt surface, which thus is tailorable for the optimiz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via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Schottky junction and the plasmonic effect by altering the light intensity
    在温和条件下使用分子氧在芳族醇氧化中对醛的选择性控制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整合 Pt 纳米晶体和卟啉金属有机骨架 (MOF) PCN-224(M) 设计并合成了 Pt/PCN-224(M) 复合材料。基于协同光热效应和单线态氧的产生,该复合材料在环境温度下通过 1 atm O2 光氧化芳香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此外,与肖特基结的功能相反,热电子从等离子体 Pt 注入 PCN-224(M) 会降低 Pt 表面的电子密度,因此,通过改变光强度,可以通过肖特基结和等离子体效应之间的竞争来优化催化性能。据我们所知,这不仅是关于单线态氧参与将芳香醇选择性氧化为醛的前所未有的报告,也是关于 MOF 光热效应的首次报告。
  • Parahydrogen-induced polarization (PHIP) in heterogeneous hydrogenation over bulk metals and metal oxides
    作者:Kirill V. Kovtunov、Danila A. Barskiy、Oleg G. Salnikov、Alexander K. Khudorozhkov、Valery I. Bukhtiyarov、Igor P. Prosvirin、Igor V. Koptyug
    DOI:10.1039/c3cc44939d
    日期:——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 observation of PHIP effects on metals does not require the presence of a support. In addition, certain metal oxides can produce PHIP effects in the absence of a supported metal. The new promising catalysts for producing PHIP heterogeneously have been identified.
    结果显示,总的来说,观察金属上的PHIP效应并不需要载体的存在。此外,某些金属氧化物在无支撑金属的情况下也能产生PHIP效应。已经识别出了有望用于非均相产生PHIP的新型催化剂。
  •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latinum(II) and platinum(IV) complexes with protonated nucleobase ligands
    作者:Akmal S. Gaballa、Harry Schmidt、Christoph Wagner、Dirk Steinborn
    DOI:10.1016/j.ica.2007.10.023
    日期:2008.5
    60 °C proceeded with the cleavage of the glycosidic linkage and with ligand substitution to give a guaninium complex of platinum(IV), [PtCl5(GuaH)] · 1.5(18C6) · H2O (2).Within several weeks in aqueous solution a slow reduction took place yielding the analogous guaninium platinum(II) complex, [PtCl3(GuaH)] · (18C6) · 2Me2CO (3).H2[PtCl6] · 6H2O and guanosine was found to react in water, yielding (GuoH)2[PtCl6]
    生成(GuoH)2 [PtCl6](4),并在乙醇中于50°C生成[PtCl5(GuoH)]·3H2O(5)。配合物2和5在DMSO中的溶解导致了鸟嘌呤和鸟苷配体的取代DMSO分别形成[PtCl5(DMSO)]-。1-甲基胞嘧啶(MeCyt)和胞苷(Cyd)与H2 [PtCl6]·6H2O和(H3O)[PtCl5(H2O)]·2(18C6)· 6H2O导致六氯铂酸盐与N3质子化嘧啶碱分别作为阳离子(MeCytH)2 [PtCl6]·2H2O(6)和(CydH)2 [PtCl6](7)形成。通过1H,13C和195Pt NMR光谱研究确认了所有配合物的身份,揭示了配合物5中的GuoH +通过N7进行配位,而配合物3中的GuaH +可以通过N7或通过N9进行配位。六氯铂酸酯1的固态结构表现出阳离子的碱基配对,产生(MeGuaH +)2,而在复杂的6个非碱基配对的MeCytH +阳离子中被发现。
  • Nanocluster growth <i>via</i> “graft-onto”: effects on geometric structur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作者:Xi Kang、Shan Jin、Lin Xiong、Xiao Wei、Manman Zhou、Chenwanli Qin、Yong Pei、Shuxin Wang、Manzhou Zhu
    DOI:10.1039/c9sc05700e
    日期:——
    Atomically precise engineering on the nanocluster surface remains highly desirable for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how surface structures of a nanocluster contribute to its overall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graft-onto" has been exploited to facilitate nanocluster growth on surface structures. Specifically, the Ag2(DPPM)Cl2 complex is used for re-constructing the surface structure
    纳米团簇表面上的原子精确工程对于从根本上理解纳米团簇的表面结构如何影响其整体特性仍然非常理想。在本文中,“graft-onto”的概念已被用于促进纳米团簇在表面结构上的生长。具体来说,Ag2(DPPM)Cl2 复合物用于重建 Pt1Ag28 (SR)18(PPh3)4 (Pt1Ag28 , SR = 1-adamantanethiolate) 的表面结构并产生尺寸增长的纳米团簇 - Pt1Ag31 (SR)16 (DPPM)3Cl3 (Pt1Ag31)。Ag2(DPPM)Cl2 的接枝效应引起表面结构的直接变化(例如,尺寸增长、结构转变和表面旋转)和内核结构的间接变化(从 fcc 构型到二十面体构型)。通过比较 Pt1Ag28 和 Pt1Ag31 之间的光学特性,观察到了显着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Pt1Ag31 表现出高光致发光强度,量子产率为 29.3%,是 Pt1Ag28 的 6 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