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phenylbutyl)isoindoline-1,3-dione | 1194952-3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phenylbutyl)isoindoline-1,3-dione
英文别名
α-phthalimidophenylbutane;2-(1-Phenylbutyl)isoindole-1,3-dione
2-(1-phenylbutyl)isoindoline-1,3-dione化学式
CAS
1194952-36-7
化学式
C18H17NO2
mdl
——
分子量
279.338
InChiKey
GJRAGIDSTGYDF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37.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1-phenylbutyl)isoindoline-1,3-dione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5h, 以69%的产率得到1-苯基丁胺
    参考文献:
    名称:
    从正丁苯合成 1-氨基-1-苯基丁烷的新方法
    摘要:
    正丁苯 (1) 是在异丁苯制造过程中以 10% 的产率形成的一种不需要的副产品,几乎没有工业应用并通过燃烧丢弃。为了从 1 生产增值产品,我们的目标是合成 1-氨基-1苯基丁烷 (5)。1-氨基-1-苯基丁烷 (5) 用作合成取代三唑、1 氨基噻唑、2 和作为神经激肽 3 拮抗剂的喹啉衍生物的中间体。3 在其手性形式中,5 可用作拆分剂。 4 由于其在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实用性,我们希望开发新的合成路线,以从正丁基苯开始生产 1-氨基-1 苯基丁烷 (5)。外消旋胺 (5) 先前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a) 用 Ni、Na、Pd\C、3 等还原丁酰苯的肟,b) 丁酰苯的 Leuckart 反应,5 c) 丙腈与溴化苯基镁反应,然后还原,6 d) 丁酰苯的亚氨基正膦的水解。7 胺 5 的手性形式通过以下方式合成:a) 使用旋光烷氧基氢化锂 8 和酮肟醚不对称还原酮亚胺与手性恶唑硼烷,9 b) 亚胺的不对称烯丙基化,然后还原,10
    DOI:
    10.1080/00304940902958545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氧化还原中性光催化吉斯型反应方便地获得 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摘要:
    光氧化还原催化的 Giese 型反应已成为基于自由基转化的有用且强大的平台。在此,通过使用烷基硅酸盐或 Hantzsch 酯作为自由基前体的N-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与自由基的反应,成功开发了一种制备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新方案。根据氘代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一种涉及自由基加成/SET还原/质子化过程的机理。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应用也已通过使用 Ing-Manske 程序对邻苯二甲酰亚胺基团去保护得到证明。
    DOI:
    10.1039/d2ob00769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and Convenient Syntheses of 1-Amino-1-phenylbutane from<i>n</i>-Butylbenzene
    作者:Lingaiah Nagarapu、Satyender Apuri、Chandana Gaddam、Rajashakar Bantu
    DOI:10.1080/00304940902958545
    日期:2009.6.9
    from n-butylbenzene. In the first two methods, the bromination of (1) with NBS in CCl4 under reflux conditions, gives α-bromophenylbutane (2). Although the reaction of (2) with potassium phthalimide in acetone at reflux failed, the use of DMF as solvent at 90◦C led to compound 3. The required amine 5 was obtained by the Ing-Manske13 procedure. This first novel method proceeds in 50% overall yield from
    正丁苯 (1) 是在异丁苯制造过程中以 10% 的产率形成的一种不需要的副产品,几乎没有工业应用并通过燃烧丢弃。为了从 1 生产增值产品,我们的目标是合成 1-氨基-1苯基丁烷 (5)。1-氨基-1-苯基丁烷 (5) 用作合成取代三唑、1 氨基噻唑、2 和作为神经激肽 3 拮抗剂的喹啉衍生物的中间体。3 在其手性形式中,5 可用作拆分剂。 4 由于其在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实用性,我们希望开发新的合成路线,以从正丁基苯开始生产 1-氨基-1 苯基丁烷 (5)。外消旋胺 (5) 先前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a) 用 Ni、Na、Pd\C、3 等还原丁酰苯的肟,b) 丁酰苯的 Leuckart 反应,5 c) 丙腈与溴化苯基镁反应,然后还原,6 d) 丁酰苯的亚氨基正膦的水解。7 胺 5 的手性形式通过以下方式合成:a) 使用旋光烷氧基氢化锂 8 和酮肟醚不对称还原酮亚胺与手性恶唑硼烷,9 b) 亚胺的不对称烯丙基化,然后还原,10
  • Expedient access to <i>N</i>-alkylphthalimides <i>via</i> redox-neutral photocatalysed Giese-type reactions
    作者:Xiaoping Jin、Li Zhang
    DOI:10.1039/d2ob00769j
    日期:——
    the preparation of N-alkylphthalimides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via the reactions of N-vinylphthalimides with radicals using alkyl silicates or Hantzsch esters as the radical precurso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deuteration experiments, a mechanism involving a radical addition/SET reduction/protonation process has been proposed. The synthetic application of N-alkylphthalimide has also been demonstrated
    光氧化还原催化的 Giese 型反应已成为基于自由基转化的有用且强大的平台。在此,通过使用烷基硅酸盐或 Hantzsch 酯作为自由基前体的N-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与自由基的反应,成功开发了一种制备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新方案。根据氘代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一种涉及自由基加成/SET还原/质子化过程的机理。N-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合成应用也已通过使用 Ing-Manske 程序对邻苯二甲酰亚胺基团去保护得到证明。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1Z,3Z)-1,3-双[[((4S)-4,5-二氢-4-苯基-2-恶唑基]亚甲基]-2,3-二氢-5,6-二甲基-1H-异吲哚 鲁拉西酮杂质33 鲁拉西酮杂质07 马吲哚 颜料黄110 顺式-六氢异吲哚盐酸盐 顺式-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甲基]-N-乙基-1-苯基环丙烷甲酰胺 顺-N-(4-氯丁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降莰烷-2,3-二甲酰亚胺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对硝基苄基碳酸酯 降冰片烯-2,3-二羧基亚胺基叔丁基碳酸酯 阿胍诺定 阿普斯特降解杂质 阿普斯特杂质29 阿普斯特杂质27 阿普斯特杂质26 阿普斯特杂质 阿普斯特 防焦剂MTP 铝酞菁 铁(II)2,9,16,23-四氨基酞菁 酞酰亚胺-15N钾盐 酞菁锡 酞菁二氯化硅 酞菁 单氯化镓(III) 盐 酞美普林 邻苯二甲酸亚胺 邻苯二甲酰基氨氯地平 邻苯二甲酰亚胺,N-((吗啉)甲基) 邻苯二甲酰亚胺阴离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钠盐 邻苯二甲酰亚胺观盐 邻苯二亚胺甲基磷酸二乙酯 那伏莫德 过氧化氢,2,5-二氢-5-苯基-3H-咪唑并[2,1-a]异吲哚-5-基 达格吡酮 诺非卡尼 螺[环丙烷-1,1'-异二氢吲哚]-3'-酮 螺[异吲哚啉-1,4'-哌啶]-3-酮盐酸盐 葡聚糖凝胶G-25 苹果酸钠 苯酚,4-溴-3-[(1-甲基肼基)甲基]-,1-苯磺酸酯 苯胺,4-乙基-N-羟基-N-亚硝基- 苯基甲基2-脱氧-2-(1,3-二氢-1,3-二氧代-2H-异吲哚-2-基)-3-O-(苯基甲基)-4,6-O-[(R)-苯基亚甲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苯二酰亚氨乙醛二乙基乙缩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乙醛 苯二(甲)酰亚氨基甲基磷酸酯 膦酸,[[2-(1,3-二氢-1,3-二羰基-2H-异吲哚-2-基)苯基]甲基]-,二乙基酯 胺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