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苯基亚胺苄基氯 | 4903-36-0

中文名称
N-苯基亚胺苄基氯
中文别名
N-(α-氯苯亚甲基)苯胺
英文名称
N-phenyl-benzimidoyl chloride
英文别名
N-phenylbenzenecarboximidoyl chloride;N-Phenylbenzimidoyl chloride
N-苯基亚胺苄基氯化学式
CAS
4903-36-0
化学式
C13H10ClN
mdl
——
分子量
215.682
InChiKey
WFOFSUPMQDLYO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8-43°C
  • 沸点:
    174-176 °C(Press: 12 Torr)
  • 密度:
    1.08±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2.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SDS

SDS:e45d1dc25b345260876a3ad40dbe0647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N-苯基亚胺苄基氯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N-(α-Chlorobenzylidene)aniline
N-Phenyl-benzimidchlorid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腐蚀 (类别1B)
严重的眼损伤 (类别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警告申明
预防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措施
P301 + P330 + 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P303 + P361 + 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 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N-(α-Chlorobenzylidene)aniline
别名
N-Phenyl-benzimidchlorid
: C13H10ClN
分子式
: 215.68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N-Phenylbenzimidoyl chloride
-
CAS 号 4903-36-0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建议的贮存温度: -20 °C
吸湿的 对湿度敏感 充气保存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含块状物的微晶
颜色: 灰白色或米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38 - 43 °C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104 - 107 °C 在 0.4 hPa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暴露在潮湿中。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引致灼伤。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引起皮肤烧伤。
眼睛 引起眼睛烧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3261 国际海运危规: 3261 国际空运危规: 3261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ACIDIC, ORGANIC, N.O.S. (N-Phenylbenzimidoyl chloride)
国际海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ACIDIC, ORGANIC, N.O.S. (N-Phenylbenzimidoyl chloride)
国际空运危规: Corrosive solid, acidic, organic, n.o.s. (N-Phenylbenzimidoyl chlorid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国际海运危规: 8 国际空运危规: 8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I 国际海运危规: III 国际空运危规: I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苯基亚胺苄基氯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aesium carbonate2-溴苯基硼酸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70%的产率得到N-苄叉苯胺
    参考文献:
    名称:
    2-溴苯基硼酸对氟化亚氨酰氯的钯催化串联环化反应:6-氟烷基-菲啶的合成
    摘要:
    已经开发了一种通过钯与2-溴苯基硼酸的氟化亚胺基氯化物的钯催化串联环化反应来合成6-氟烷基菲啶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无氧化剂的一锅法通过双CC键的形成促进了6-氟烷基菲啶的快速合成。
    DOI:
    10.1016/j.tet.2019.01.058
  • 作为产物:
    描述:
    N-苯甲酰替苯胺氯化亚砜 作用下, 以89%的产率得到N-苯基亚胺苄基氯
    参考文献:
    名称:
    亚胺-N-杂环卡宾作为钌(II)对-Cymene抗癌复合物中的多功能配体:结构-活性关系研究
    摘要:
    通式[(η的新颖亚胺N-杂环卡宾钌(II)配合物的家族6 - p PF的Ru(C ^ N)氯-cymene)] 6 - (其中,C ^ N是亚胺甲基-N-已经制备并表征了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杂环卡宾螯合配体。在这种亚胺-N-杂环卡宾螯合配体框架中,可以修饰三个潜在位点,从而区分了这类配体,并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和机会来调节这些钌(II)配合物的细胞毒性。三个可调结构域的取代基效应对辅酶NADH转化为NAD +的抗癌活性和催化能力的影响被调查。尽管它们的结构相似,但该复合物家族对A549癌细胞显示出极其不同的抗癌活性。复杂 9示出了在这一系列对A549癌细胞最高抗癌活性(IC 50 = 14.36μ米),具有约1.5倍的临床铂药物顺铂(IC更好的活性50 = 21.30μ米在A549癌细胞)。机理研究表明,复杂 9介导细胞死亡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胞应激,包括细胞周期停滞,诱导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内活性
    DOI:
    10.1002/asia.201801058
  • 作为试剂:
    描述:
    胆固醇二甲基亚砜N-苯基亚胺苄基氯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1.5h, 以90%的产率得到3α-chloro-cholest-5-ene
    参考文献:
    名称:
    DMSO催化的N-苯基苯甲酰氯氯化醇
    摘要:
    N-苯基苯甲酰氯已被证明是由二甲亚砜(DMSO)催化的高效氯化试剂,可将醇转化为相应的氯化物。反应条件温和,并且大多数底物给出令人满意的产率。使用旋光性苯醇证明了氯化的构型转化。在不降低氯化效率的情况下,DMSO的量可以低至0.001当量。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理,并通过实验证明。该反应在伯苄醇,仲苄醇和未活化的脂族醇中是立体选择性的,并且可能是化学选择性的。
    DOI:
    10.1007/s11164-012-0738-z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Approach to 4-Sulfonamidoquinolines via Copper(I)-Catalyzed Cascade Reaction of Sulfonyl Azides with Alkynyl Imines
    作者:Guolin Cheng、Xiuling Cui
    DOI:10.1021/ol400219n
    日期:2013.4.5
    A novel and efficient approach to 4-sulfonamidoquinolines via copper-catalyzed cascade reaction of sulfonyl azides with alkynyl imines has been developed in which a 1,3-dipole cycloaddition/ketenimine formation/6π-electrocyclization/[1,3]-H shift cascade reaction was involved. Various 4-sulfonamidoquinolines were afforded in up to 84% yield for 19 examples. This synthetic strategy features with atom
    通过磺化叠氮化物与炔基亚胺的铜催化级联反应,开发了一种新颖而有效的4-磺酰胺基喹啉方法,其中1,3-偶极环加成/酮亚胺形成/6π-电环化/ [1,3] -H移位级联反应涉及。对于19个实施例,以高达84%的收率提供了各种4-磺酰胺基喹啉。这种合成策略具有原子经济,步骤简明,操作简便和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
  • Preparation of 1,5-Disubstituted Tetrazoles Under Phase-Transfer Conditions
    作者:T. V. Artamonova、A. B. Zhivich、M. Yu. Dubinskii、G. I. Koldobskii
    DOI:10.1055/s-1996-4418
    日期:1996.12
    Imidoyl chlorides, obtained by common methods from a wide range of aromatic mono- and diamides, are smoothly conver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tetrazoles in high yields by treatment with NaN3 under phase-transfer conditions.
    由常见方法从多种芳香单酰胺和二酰胺获得的咪唑氯,在相转移条件下通过NaN3处理,可以顺利地转化为相应的高产率的四氮唑。
  • Dichloroimidazolidinedione-Activated Beckmann Rearrangement of Ketoximes for Accessing Amides and Lactams
    作者:Yu Gao、Jingjing Liu、Zhenjiang Li、Tianfo Guo、Songquan Xu、Hui Zhu、Fulan Wei、Siming Chen、Hailemariam Gebru、Kai Guo
    DOI:10.1021/acs.joc.7b02983
    日期:2018.2.16
    A novel protocol for the activation of the Beckmann rearrangement utilizing the readily available and economical geminal dichloroimidazolidinediones (DCIDs) on a substoichiometric scale (10 mol %) has been developed. A unique self-propagating mechanism for the substoichiometric dichloroimidazolidinedione-activated transformation was proposed and validated. The substrate scope of the developed protocol
    已经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案,用于以亚化学计量级(10 mol%)利用容易获得且经济的双氯二咪唑烷二酮(DCID)激活贝克曼重排。提出并验证了亚化学计量的二氯咪唑烷二酮激活的转化的独特的自我传播机制。已开发的方案的底物范围已通过23个实例证明,其在短时间内(最多10-30分钟)具有良好至极佳的收率(最多90-98%),包括用于合成尼龙12单体和丙烯酸酯的底物。制备规模的复杂类固醇底物。
  • Palladium-Catalyzed Anti-Markovnikov Oxidation of Allylic Amides to Protected β-Amino Aldehydes
    作者:Jia Jia Dong、Emma C. Harvey、Martín Fañanás-Mastral、Wesley R. Browne、Ben L. Feringa
    DOI:10.1021/ja510163w
    日期:2014.12.10
    directly from protected allylic alcohols via palladium-catalyzed autotandem reac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to the synthesis of β-peptide aldehydes is described. From a mechanistic perspective, we demonstrate that tBuOH acts as a nucleophile in the reaction and that the initially formed tert-butyl ether undergoes spontaneous loss of isobutene to yield the aldehyde product. Furthermore, tBuOH
    描述了从烯丙胺或线性烯丙醇制备 N-保护的 β-氨基醛的一般方法。在这里,在环境条件下,在 tBuOH 中实现了 Pd(II) 催化的 N-保护烯丙基胺与苯醌的氧化,对抗马尔科夫尼科夫醛产物具有出色的选择性,并且完全保留了烯丙基碳上的构型。该方法显示出广泛的底物范围,并且可以耐受一系列保护基团。此外,β-氨基醛可以通过钯催化的自串联反应直接从受保护的烯丙醇中获得,并描述了该方法在β-肽醛合成中的应用。从机理上看,我们证明 tBuOH 在反应中充当亲核试剂,并且最初形成的叔丁基醚经历异丁烯的自发损失以产生醛产物。此外,tBuOH 可以按化学计量使用,从而拓宽反应的溶剂范围。伯醇和仲醇不会发生消除,从而可以分离出缩醛,随后可以将其水解为相应的醛产物。
  • Novel and Versatile Imine-N-Heterocyclic Carbene Half-Sandwich Iridium(III) Complexes as Lysosome-Targeted Anticancer Agents
    作者:Yuliang Yang、Lihua Guo、Zhenzhen Tian、Yuteng Gong、Hongmei Zheng、Shumiao Zhang、Zhishan Xu、Xingxing Ge、Zhe Liu
    DOI:10.1021/acs.inorgchem.8b01656
    日期:2018.9.4
    albumin (BSA) binding is investigated. No reaction with nucleobase is observed. However, these iridium(III) complexes bind rapidly to GSH and can catalyze oxidation of NADH to NAD+. In addition, they show moderate binding affinity to BSA and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BSA by the iridium (III) complexes is due to the static quenching. Third, the mode of cell death was also explored through flow cytometry
    我们,在此,报告的合成,表征,发光性质,抗癌和抗细菌活性的家族通式新颖半夹心铱(III)配合物[(η的5 -Cp X)IR(C ^ N)氯] PF 6 – [Cp x =五甲基环戊二烯基(Cp *)或四甲基(联苯)-环戊二烯基(Cp xbiph)],带有通用的亚胺-N-杂环卡宾配体。在这种复杂的框架中,可以调节四个位置上的取代基,从而区别了此类复合物,并提供了大量的灵活性和机会来调节复合物的细胞毒性。配合物4和10的X射线晶体结构展现出预期的“钢琴凳”几何形状。用的例外1,2,和11,每个复杂的表演有效的细胞毒性,与IC 50(半最大抑制浓度)值范围为1.99至25.86μM朝向A549人肺癌细胞。首先,系统研究了在复杂骨架中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四个位置对抗癌活性的影响,即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综合大楼8(IC 50= 1.99μM)具有最高的抗癌活性,其细胞毒性比临床铂药物顺铂对A549癌细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