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N6-二(1-氧代辛基)-L-赖氨酸 | 19213-75-3

中文名称
N2,N6-二(1-氧代辛基)-L-赖氨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α,Nε-dioctanoyl lysine
英文别名
Nα,Nε-dioctanoyl-L-lysine;N,N'-Dicapryloyl-L-lysin;(2S)-2,6-bis(octanoylamino)hexanoic acid
N2,N6-二(1-氧代辛基)-L-赖氨酸化学式
CAS
19213-75-3
化学式
C22H42N2O4
mdl
——
分子量
398.586
InChiKey
FFRCNMMHOOKLAK-IBGZPJM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5
  • 重原子数:
    28
  • 可旋转键数:
    19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6
  • 拓扑面积:
    95.5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4

SDS

SDS:b50f8b509c3e22d8d9ec8ffbfe8afa1a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2,N6-二(1-氧代辛基)-L-赖氨酸 在 O-(1H-benzotriazol-1-yl)-N,N,N',N'-tetramethylur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 N,N-二异丙基乙胺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4.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具有先进膜融合性能的阳离子脂质,用于 pDNA 和 mRNA 递送
    摘要:
    用于预防 COVID-19 的 mRNA 疫苗的成功提高了全球对核酸药物重要性的认识。批准的核酸递送系统主要是不同脂质的制剂,产生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脂质纳米颗粒(LNP)。由于成分较多,各成分的结构与LNPs整体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很难研究。然而,可电离脂质已被广泛探索。与之前关于单组分自组装中亲水部分优化的研究相比,我们在本研究中报告了疏水部分的结构改变。我们通过改变长度 ( C = 8–18)、数量 ( N= 2, 4), 和疏水尾部的不饱和度 ( Ω = 0, 1)。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核酸自组装体在粒径、血清稳定性、膜融合和流动性方面都有显着差异。此外,新型 mRNA/pDNA 制剂的特点是整体低细胞毒性、高效压实、保护和核酸释放。我们发现疏水尾巴的长度决定了组装的形成和稳定性。并且在一定长度下,不饱和疏水尾增强了组装体的膜融合和流动性,从而显着影响转基因表达,其次是疏水尾的数量。
    DOI:
    10.1039/d2tb02783f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 N2,N6-dioctanoyl-L-lysinate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72 %的产率得到N2,N6-二(1-氧代辛基)-L-赖氨酸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具有先进膜融合性能的阳离子脂质,用于 pDNA 和 mRNA 递送
    摘要:
    用于预防 COVID-19 的 mRNA 疫苗的成功提高了全球对核酸药物重要性的认识。批准的核酸递送系统主要是不同脂质的制剂,产生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脂质纳米颗粒(LNP)。由于成分较多,各成分的结构与LNPs整体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很难研究。然而,可电离脂质已被广泛探索。与之前关于单组分自组装中亲水部分优化的研究相比,我们在本研究中报告了疏水部分的结构改变。我们通过改变长度 ( C = 8–18)、数量 ( N= 2, 4), 和疏水尾部的不饱和度 ( Ω = 0, 1)。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核酸自组装体在粒径、血清稳定性、膜融合和流动性方面都有显着差异。此外,新型 mRNA/pDNA 制剂的特点是整体低细胞毒性、高效压实、保护和核酸释放。我们发现疏水尾巴的长度决定了组装的形成和稳定性。并且在一定长度下,不饱和疏水尾增强了组装体的膜融合和流动性,从而显着影响转基因表达,其次是疏水尾的数量。
    DOI:
    10.1039/d2tb02783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nionic amphiphilic compounds from lysine as molecular mimics of lecithins
    作者:J. Seguer、C. Selve、M. Allouch、M. R. Infante
    DOI:10.1007/bf02523452
    日期:1996.1
    Abstract

    New monodisperse nonionic surfactant molecules, based on lysine with two fatty acid chains in the hydrophobic part and one or two polyoxyethylene methoxycapped chains (EOn−Me) in the hydrophilic headgroup, are synthesized as mimics of natural lecithins. Their surface‐activity properties indicate that these compounds have surfactant behavior whose global hydrophobic contribution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one fatty chain.

    摘要 作为天然卵磷脂的模拟物,合成了新型单分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这些分子以赖酸为基础,疏部分含有两条脂肪酸链,亲头团含有一条或两条聚氧乙烯甲氧基封端链(EOn-Me)。它们的表面活性特性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表面活性剂特性,其总体疏性与一条脂肪链的疏性相当。
  • l-Lysine-Based Gela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Oleogels in Four Vegetable Oils
    作者:Qiannan Li、Jieying Zhang、Guiju Zhang、Baocai Xu
    DOI:10.3390/molecules27041369
    日期:——
    Supramolecular oleogel is a soft material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formed by the self-assembly of low-molecular-weight gelators in oils; it show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ood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dicine, and other fields. Among all the gelators reported, amino-acid-based compoun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form organogels and hydrogels because of their biocompatibility
    超分子油凝胶是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软质材料,由低分子凝胶剂在油中自组装而成;在食品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所有报道的凝胶剂中,基于氨基酸的化合物因其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无毒性而被广泛用于形成有机凝胶和凝胶。在本研究中,四种 Nα, Nε-二酰基-L-赖氨酸凝胶剂(即 Nα, Nε-二辛酰基-L-赖氨酸;Nα, Nε-二癸酰基-L-赖氨酸;Nα, Nε-二月桂酰基-L-赖氨酸;和 Nα , Nε-二肉豆蔻酰-L-赖氨酸 href=https://www.molaid.com/MS_37224 target="_blank">氨酸)合成并应用于制备四种植物油中的油凝胶。胶凝能力不仅受胶凝剂结构的影响,还受油的组成影响。最小凝胶浓度(MGC)随着凝胶剂酰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相同的凝胶剂,橄榄油中显示出最强的凝胶化能力。流变特性表明油凝胶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随凝胶剂的碳链长度和植物油的类型而变化。油凝胶的微观结构与凝胶剂的碳链长度密切相关,与油的类型无关。四种凝胶剂在大豆油中的油结合能力
  • George, Alex; Modi, Jayesh; Jain, Nirmesh,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Section A: Inorganic, Physical,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1998, vol. 37, # 11, p. 985 - 992
    作者:George, Alex、Modi, Jayesh、Jain, Nirmesh、Bahadur, Pratap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