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3-dioxo-1H,3H-benzo[de]isoquinolin-2-yl)terephthalic acid | 1195967-9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3-dioxo-1H,3H-benzo[de]isoquinolin-2-yl)terephthalic acid
英文别名
2-(1,3-Dioxobenzo[de]isoquinolin-2-yl)terephthalic acid;2-(1,3-dioxobenzo[de]isoquinolin-2-yl)terephthalic acid
2-(1,3-dioxo-1H,3H-benzo[de]isoquinolin-2-yl)terephthalic acid化学式
CAS
1195967-97-5
化学式
C20H11NO6
mdl
——
分子量
361.31
InChiKey
LPAHTJLURJAAJ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12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全光谱可调机械发光的发光染料@CP 复合材料
    摘要:
    机械发光(MCL)材料研磨前后发光颜色难以精确控制,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掺杂染料控制策略来调节 MCL 颜色。通过 H 2 O 介导的二维配位聚合物 (CP) ( 2 ) 和各种染料@ 2复合材料可以方便地制备一维 (1D) 配位聚合物 (CP) ( 1)。发光复合材料具有有趣的 MCL 行为。通过调整捕获染料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实现复合材料研磨前后发光颜色的可见光全光谱精确控制。这样的策略也使得材料在研磨前后的发光颜色有明显的差异。详细研究表明,聚集引起染料的猝灭效应和固体溶剂稀释效应,以及CP基质的低维密堆积结构,在发光颜色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复合材料还具有有趣的热释光特性。将希尔密码的加密原理与复合材料的 MCL 和热释光特性相结合,可以开发一种新的三重信息加密方法。这项工作为制备具有所需发光颜色的 MCL 材料提供了一种方便且低成本的策略。
    DOI:
    10.1039/d1tc02841c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吡啶和喹啉对环酰亚胺系链羧酸的溶剂化结构研究
    摘要:
    确定了八种环状酰亚胺束缚羧酸和芳族四羧酸与吡啶(溶剂化物I - VI)和喹啉(VII - VIII)的溶剂化物的结构。在这些溶剂化物中鉴定出不同类型的氢键基序(离散或环状)。溶剂化物I和II具有离散的O-H···N相互作用,溶剂化物III和VIII具有由O-H···N和CHH···O相互作用产生的循环相互作用的组合,溶剂化物IV,V和VII具有上述两种相互作用,即离散和周期性相互作用,而溶剂化VI是一个例外,它具有离散的O·H··N以及R 2 2(8)类型的相互作用,并且为不完全裂解羧酸部分的二聚体组装提供了模型系统。根据各种氢键基序的结果,对由甲酸产生的相似基序及其与吡啶和喹啉的相互作用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对于吡啶甲酸体系,DFT计算表明,环状R 2 2(7)基序和离散基序之间的能量差为〜0.6 kcal / mol。如此小的差异说明了溶剂合物I - V中两种类型的结构图案的
    DOI:
    10.1021/cg900938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ructural Studies on Solvates of Cyclic Imide Tethered Carboxylic Acids with Pyridine and Quinoline
    作者:Devendra Singh、Pradip K. Bhattacharyya、Jubaraj B. Baruah
    DOI:10.1021/cg900938x
    日期:2010.1.6
    a dimeric carboxylic acid moiety generated from two formic acids interactions and a trimeric moiety that exhibits two formic acids and pyridine interactions. The energy of different types of hydrogen bond motifs formed b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quinoline and formic acid is also calculated. Calculations based on DFT show that the salt formation between formic acid and pyridine is not a favorable process
    确定了八种环状酰亚胺束缚羧酸和芳族四羧酸与吡啶(溶剂化物I - VI)和喹啉(VII - VIII)的溶剂化物的结构。在这些溶剂化物中鉴定出不同类型的氢键基序(离散或环状)。溶剂化物I和II具有离散的O-H···N相互作用,溶剂化物III和VIII具有由O-H···N和CHH···O相互作用产生的循环相互作用的组合,溶剂化物IV,V和VII具有上述两种相互作用,即离散和周期性相互作用,而溶剂化VI是一个例外,它具有离散的O·H··N以及R 2 2(8)类型的相互作用,并且为不完全裂解羧酸部分的二聚体组装提供了模型系统。根据各种氢键基序的结果,对由甲酸产生的相似基序及其与吡啶和喹啉的相互作用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对于吡啶甲酸体系,DFT计算表明,环状R 2 2(7)基序和离散基序之间的能量差为〜0.6 kcal / mol。如此小的差异说明了溶剂合物I - V中两种类型的结构图案的
  • Diemissive dye@CP composites with full-spectrum tunable mechanoluminescence
    作者:Jiaxiang Huang、He Zhao、Jian-Jun Zhang、Bo-Lun Zhang、Jun Ni、Bo Song、Yan-Qin Li、Shuqin Liu、Chunying Duan
    DOI:10.1039/d1tc02841c
    日期:——
    the luminescence colour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can be realized in the composites by adjusting both the type and the amount of the captured dyes. Such a strategy also makes the materials have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luminescence colours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Detailed study reveals that the aggregation caused quenching effect and solid solvent dilution effect of the dyes, as well as the low-dimensional
    机械发光(MCL)材料研磨前后发光颜色难以精确控制,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掺杂染料控制策略来调节 MCL 颜色。通过 H 2 O 介导的二维配位聚合物 (CP) ( 2 ) 和各种染料@ 2复合材料可以方便地制备一维 (1D) 配位聚合物 (CP) ( 1)。发光复合材料具有有趣的 MCL 行为。通过调整捕获染料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实现复合材料研磨前后发光颜色的可见光全光谱精确控制。这样的策略也使得材料在研磨前后的发光颜色有明显的差异。详细研究表明,聚集引起染料的猝灭效应和固体溶剂稀释效应,以及CP基质的低维密堆积结构,在发光颜色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复合材料还具有有趣的热释光特性。将希尔密码的加密原理与复合材料的 MCL 和热释光特性相结合,可以开发一种新的三重信息加密方法。这项工作为制备具有所需发光颜色的 MCL 材料提供了一种方便且低成本的策略。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