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dimethyl-4-phenyl-2H-imidazole | 65776-48-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dimethyl-4-phenyl-2H-imidazole
英文别名
2,2-dimethyl-4-phenylimidazole
2,2-dimethyl-4-phenyl-2H-imidazole化学式
CAS
65776-48-9
化学式
C11H12N2
mdl
——
分子量
172.23
InChiKey
YNHGNRYENOOXL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7
  • 拓扑面积:
    24.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2-二甲基-4-苯基-2H-咪唑-1-氧化物一水合肼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80%的产率得到2,2-dimethyl-4-phenyl-2H-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功能 2H-咪唑衍生酚类化合物的设计和抗氧化性能——氧化应激相关破坏过程的新系列有效抑制剂
    摘要:
    报道了基于 2 H-咪唑衍生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应激相关破坏过程抑制剂的合成,以良好的收率提供双功能 2 H-咪唑衍生的酚类化合物。特别地,一系列的5-芳基2的双官能团的有机分子的ħ各种架构轴承咪唑家庭二者的给电子和吸电子在芳基取代基片段与羟基基团在多酚部分的不同的布置沿,即间苯三酚、连苯三酚、羟基喹啉的衍生物,包括以前未知的水溶性分子,进行了研究。这些双功能 5-芳基-2 H的结构和抗氧化性能-咪唑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氧化还原转化。基于单一和混合抗氧化作用机制的综合方法,即 AOC、ARC、Folin 和 DPPH 测定,被应用于估计抗氧化活性。每种抗氧化作用机制都建立了“结构-抗氧化特性”的关系。共轭效应显示出导致氢原子迁移率的降低,从而使几乎所有情况下的电子转移过程复杂化。相反,发现咪唑基取代的间苯三酚中的共轭通过氢转移机制增强了它们的活性。咪唑衍生的多酚化合物具有最多
    DOI:
    10.3390/molecules262165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hosphonium salts based on 2H-imidazole: synthesis by direct C–H functionalization of imidazole N-oxides
    作者:A. A. Akulov、A. A. Pershin、A. A. Deleva、M. V. Varaksin、V. N. Charushin、O. N. Chupakhin
    DOI:10.1007/s11172-023-4074-9
    日期:2023.11
    A convenient approach towards previously unknown phosphonium salts containing a non-aromatic 2H-imidazole moiety is reported. The approach is based on a direct nucleophilic C(sp2)-H functionalization of 2H-imidazole 1-oxides with triphenylphosphine acting as a nucleophile. Herewith, the heterocyclic N-oxide moiety is utilized as an auxiliary group contributing to an abstraction of C-H proton during
    报道了一种制备先前未知的含有非芳香族 2 H-咪唑部分的鏻盐的简便方法。该方法基于2 H-咪唑 1-氧化物的直接亲核 C(sp 2 )-H 官能化,三苯基膦作为亲核试剂。因此,杂环N-氧化物部分被用作有助于在消除过程中夺取CH质子的辅助基团。新获得的化合物可以进行进一步修饰,例如用于合成单氘代2H-咪唑。
  • Design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Bifunctional 2H-Imidazole-Derived Phenolic Compounds—A New Family of Effective Inhibitors for Oxidative Stress-Associated Destructive Processes
    作者:Elena L. Gerasimova、Elena R. Gazizullina、Maria V. Borisova、Dinara I. Igdisanova、Egor A. Nikiforov、Timofey D. Moseev、Mikhail V. Varaksin、Oleg N. Chupakhin、Valery N. Charushin、Alla V. Ivanova
    DOI:10.3390/molecules26216534
    日期:——
    higher values for both antioxidant and antiradical capacitie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in the case of phloroglucinol derivatives, the conjugation effec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antiradical capacity (ARC) for a whole family of the considered 2H-imidazole-derived phenolic compound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unsubstituted phenols. Particularly, conjugation of the polyphenolic
    报道了基于 2 H-咪唑衍生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应激相关破坏过程抑制剂的合成,以良好的收率提供双功能 2 H-咪唑衍生的酚类化合物。特别地,一系列的5-芳基2的双官能团的有机分子的ħ各种架构轴承咪唑家庭二者的给电子和吸电子在芳基取代基片段与羟基基团在多酚部分的不同的布置沿,即间苯三酚、连苯三酚、羟基喹啉的衍生物,包括以前未知的水溶性分子,进行了研究。这些双功能 5-芳基-2 H的结构和抗氧化性能-咪唑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氧化还原转化。基于单一和混合抗氧化作用机制的综合方法,即 AOC、ARC、Folin 和 DPPH 测定,被应用于估计抗氧化活性。每种抗氧化作用机制都建立了“结构-抗氧化特性”的关系。共轭效应显示出导致氢原子迁移率的降低,从而使几乎所有情况下的电子转移过程复杂化。相反,发现咪唑基取代的间苯三酚中的共轭通过氢转移机制增强了它们的活性。咪唑衍生的多酚化合物具有最多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