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菌胺(Iprovalicarb),试验代号SZX0722、SZX722,是拜耳公司开发的一种氨基酸类杀菌剂。其商品名称包括Melody、Positon和Invento。化学名称为2-甲基-1-[(1-对甲基苯基乙基)氨基甲酰基]-(S)-丙基氨基甲酸异丙酯(isopropyl 2-methyl-1-[(1-p-tolylethyl)carbamoyl]-(S)-propylcarbamate)。
理化性质异丙菌胺由SS和SR两个异构体按1:1的比例组成。原药为淡黄色粉状固体,纯品则为白色固体。熔点范围分别为:混合物在163~165℃,SR的熔点为183℃,SS的熔点为199℃。蒸气压(20℃)分别为:混合物7.7×10^-5 mg/L,SR 4.4×10^-5 mg/L,SS 3.5×10^-5 mg/L。分配系数Kw1gP分别为:SR 3.18,SS 3.20。Henry常数(Pa·m³/mol, 计算,20℃)分别为:SR 1.3×10^-6,SS 1.6×10^-6。相对密度为1.11 (20℃)。水中溶解度(20℃)分别为:SR 11 mg/L,SS 6.8 mg/L。有机溶剂溶解度(20℃)分别为:二氯甲烷SR 97 g/L、SS 35 g/L;甲苯SR 2.9 g/L、SS 2.4 g/L;丙酮SR 22 g/L、SS 19 g/L;正己烷SR 0.06 g/L、SS 0.04 g/L;异丙醇SR 15 g/L、SS 13 g/L。在pH 5~9(25℃)的水溶液中,该物质可以稳定存在。比旋光度[a]:SR +49.52° (c=10.32g/L,甲醇),SS -94.40° (c=11.05g/L,甲醇)。
应用 适宜作物及安全性异丙菌胺适用于葡萄、马铃薯、番茄、黄瓜、柑橘和烟草等作物。对作物、人类和环境均安全。
防治对象主要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等多种植物病害,如葡萄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及烟草黑茎病。
使用方法异丙菌胺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针对土传病害)。对于防治葡萄霜霉病,推荐剂量为120~150 g(a.i./hm²);而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及烟草黑茎病时,则需使用180~220 g(a.i./hm²)。为了防止抗性产生,建议与其他保护性杀菌剂混合使用。
作用机理异丙菌胺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它影响了氨基酸的代谢过程,并与已知的杀菌剂作用方式不同。该化合物通过抑制孢子囊胚芽管生长、菌丝体发育和芽孢形成,在作物上产生保护性和治疗性效果。
合成方法异丙菌胺以取代的L氨基酸为起始原料,首先进行氯甲酸异丙酯反应,随后与取代的苄胺缩合获得目标产物。具体反应式如下:
毒性ADI值为0.015 mg/kg。